>>>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碳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2023年12月21日,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完成的关于盐田藻类碳沉积的成果。该研究聚焦嗜盐藻类与嗜盐菌协同促进高盐生态环境中碳酸盐的沉积现象,揭示了其背后的碳汇生物学过程和机制,为发展近海盐田、内陆盐湖等水生环境中的碳汇提供了新的理论认知。  
2023年12月20日,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盐田藻类碳沉积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嗜盐藻类与嗜盐菌协同促进高盐生态环境中碳酸盐的沉积现象,揭示了其背后的碳汇生物学过程和机制,为发展近海盐田、内陆盐湖等水生环境中的碳汇提供了新的理论认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土壤健康培育与功能提升团队揭示了放牧强度改变了半干旱草原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的作用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杂志(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南黄海水动力过程可促进细菌对颗粒有机物的转化从而降低生物碳泵的传输效率,研究成果以“Bacterial reworking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a dynamic marginal sea: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为题发表在地...
富含溶解无机碳(DIC)的岩溶地表水的生物碳泵(BCP)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碳汇机制,对研究全球遗失碳汇和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更广泛的内陆水域,特别是中国黄土高原(CLP)的地表水中,BCP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些水域也富含DIC,但浊度很高。此外,最近研究表明,当土壤中碳酸盐含量>5%,流域DIC通量也受控于碳酸盐风化,考虑到全球富碳酸盐土壤的广泛存在,全球以碳酸盐风化控制为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半湿润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较大的降雨梯度和空间异质性。区域内亚高山森林在调节区域气候、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滇高山栎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硬叶栎林类型,但关于其土壤微生物碳(C)和养分限制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尚不清楚。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半湿润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较大的降雨梯度和空间异质性。区域内亚高山森林在调节区域气候、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滇高山栎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硬叶栎林类型,但关于其土壤微生物碳(C)和养分限制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尚不清楚。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氮沉降增加。持续的氮输入会显著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作为表征微生物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决定着微生物将吸收的碳分配至其生长和呼吸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氮输入背景下的土壤碳固持与分解过程。因此,阐明土壤微生物CUE对氮富集的响应机制是准确预测氮输入背景下土壤碳动态的前提。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氮输入引起的土壤...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氮沉降增加。持续的氮输入会显著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作为表征微生物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决定着微生物将吸收的碳分配至其生长和呼吸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氮输入背景下的土壤碳固持与分解过程。因此,阐明土壤微生物CUE对氮富集的响应机制是准确预测氮输入背景下土壤碳动态的前提。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氮输入引起的土壤...
土壤碳的周转与截获机制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土壤碳汇功能的提升是提高粮食安全、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地健康等问题的关键,也是积极响应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与国际“碳中和”发展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必由之路。土壤有机碳(SOC)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里主要以有机质(SOM)的形式存在。伴随着科技新手段的应用以及理论的发展,学术界对于SOM形成和稳定的认知已从传统的腐殖质...
【目的】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普遍受到碳 (C),氮 (N)、磷 (P)等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养分资源限制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土壤类型为黑土,种植制度为玉米单作。试验开始于2019年,共设9个处理:不施肥 (CK)、习惯施肥 (FP)、推荐施肥...
浮游生物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食物来源的波动,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云南4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的季节变化与湖泊对比研究.大型深水湖泊(抚仙湖和阳宗海)中,浮游植物δ13C值在夏、秋季(-20.34‰±1.98‰)显著高于冬、春季(-28.00‰±2.51‰),反映夏秋季藻类生...
近期,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应亮教授带领的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团队在碳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A general strategy for metal compound encapsulated into network-structured carbon as f...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地球化学组以长白山温带森林土壤研究对象,利用18O标记的葡萄糖和18O标记的水作为两种不同的O源,分析两者对微生物DNA中O元素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18O标记物后,微生物的18O-DNA丰度在48小时后达到最高值(图2),表明利用此方法分析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培养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2)通过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新形成的微生物DNA中8.3%的O元素来自于葡萄糖,91....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碳泵效应是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关键机制.河流筑坝后,生物碳泵效应的变化、控制因素及对水化学影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2个喀斯特筑坝河流平寨水库和红枫湖进行系统采样,以研究河流筑坝后生物碳泵效应的变化、控制因素及对水化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河流的水化学变化不明显,而2个水库的水化学则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水库的水温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