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土壤学 生态相关记录812条 . 查询时间(0.683 秒)
研究发现,随演替时间增加,凋落物层碳/氮比值上升,氮含量、酶活力、真菌多样性下降,偏好难分解组分菌群比例上升。次表层碳氮有效性、酶活力和微生物多样性则在演替中期最低、表现极强寡营养生境特征,而在演替后期呈增加趋势。有机质层与土壤层之间养分状况与微生物组成差异甚至相反演替特征,说明微生物群落“过滤效应”影响自上而下有机物质交换过程。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环境基因组学学科组万文结副研究员与杨玉义研究员,同中南民族大学何冬兰教授开展合作,以湖北神农架林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Illumina MiSeq技术确定了含phoD基因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使用传统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以揭示含phoD基因的稀有种和丰富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群落构建机制。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及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2021年7月8日上午,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组织召开 “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新引进的3名湿地生态学科团队青年博士刘宏元、王娜娜、王艳君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由副所长刘晓主持,副所长安静及单位科研人员近40人参加。
气候变暖和臭氧(O3)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著影响植物生长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但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2021年7月10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美国农业部和海南大学等单位合作,首次发现气候变暖和臭氧浓度升高通过改变根系性状及其共生真菌(即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组成,激发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碳,该成果于2021年7月9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
相关分析表明,中国玉米农田氮利用效率较低可能与该地区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通过对比9种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对氮肥去向的影响,发现氮肥深施和多次施用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氮吸收和氮肥利用率,并减少损失。
新型农药的应用正快速推进,但其生态安全性评价却相对滞后。以往开展农药的环境安全评价通常关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移动、富集及其对陆地生物(一般是动物)的毒性与危害。然而,农药释放进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产生何种影响,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和清楚认识,这严重影响了农药的生态安全性科学评价。以土壤微生物做为敏感指标,研究新型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对正确理解新型农药的环境行为以及科学评价其生...
2021年5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林学会、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与土壤生物”学术会议在开元名都酒店召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北华大学副校长时君友,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芳及来自全国各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土壤生物研究领域的150余专家学者参会,...
为了增进学术交流并加强合作创新,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七次全国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拟于2021年11月5 ~ 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将围绕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土壤动物生态学、土壤根际生态学、土壤污染生态学、土壤生态与全球变化、土壤生态功能与区划、土壤健康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交流与讨论,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土壤微生物学、土壤动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土壤生态学...
地表土壤水分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地表蒸散发的强弱,进而影响地表水循环与能量循环过程。大面积实时土壤水分监测对于陆表水循环过程、农业旱涝状态评估、作物估产等研究十分重要。
农田土壤是大气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的重要排放源。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破坏平流层臭氧的重要底物,而NO化学活性强,易被对流层臭氧和氢氧自由基氧化,是大气细颗粒物中硝酸盐形成的前体物质。农田大量氮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N2O和NO的排放。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该区域60%以上的农田为旱地。前期研究报道该区域农田氮肥利用率不足40%,约20%的氮肥可能通过气态氮的形式损失...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柏淳,导师朱四喜教授,以风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铬胁迫处理和不同栽培模式(单独栽培模式、两种湿地植物混合栽培模式、三种湿地植物混合栽培模式和未种植空白组),以及对应的未污染处理,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风车草进行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根际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并检测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常见酶:β-1,4-葡萄糖苷...
为探究广西扁桃适生区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南宁、百色等扁桃适生区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环境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扁桃适生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慢,但土壤P表现为净矿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土壤C︰P、N︰P主要受TP含量影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排序轴反映了土壤C、N、P...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研究员旷远文、侯恩庆博士联合南京大学教授李建龙团队成员,发现氮富集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新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