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生态系统相关记录2345条 . 查询时间(0.546 秒)
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人们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然缺乏了解。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了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后来,人类活动促进了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的衰退 5...
“第三届生物地理学大会暨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于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昆明如期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云南大学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1000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来此参加。本次大会围绕“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地理学”主题,重点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国际生物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新成果,同时研讨中国生物地理学问题的全球意义,总结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共同推动...
应学院邀请,2023年9月6日下午,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小陇山研究站”)、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吕寻、党委书记张保全、副所长刘文桢、工程师周卓玲来我院开展合作交流。院长刘建全、副院长尚占环、袁建立副教授、刘坤副教授、张立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仁懿高级工程师出席交流座谈会。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还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对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了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facilitated the d...
近日,应孙航研究员邀请,瑞士巴塞尔大学Christian Körner教授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考察访问。Christian Körner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终身教授,任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为国际山地生物多样性联合会(GMBA)主席,瑞士巴塞尔大学阿尔卑斯山福卡垭口(ALPFOR)生态站首席科学家,在高山植物生态...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北海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浮毯状的草排,而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北海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浮毯状的草排,而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2023年7月29日,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甘南草原国家站”) 在兰州大学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并举行国家站揭牌仪式。
2023年8月17日至19日,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深圳市组织召开第一届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派出生态遥感领域技术骨干参加会议,并以“2016-2020年秦岭地区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特征分析”“陕西秦巴山区植被碳循环动态模拟”工作内容做专题海报展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振柱研究组基于已发表的634条年尺度数据集,首次使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了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量。研究表明,中国森林土壤碳排放总量为1.17 Pg C yr-1,平均值为776.9 g C m-2yr-1,变动于411.5至1770.7 g C m-2yr-1之间。土壤碳排放呈现明显的由东北向西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除年均温外,森林类型也是决定土壤碳排放速率的重要因素。这些...
土壤碳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进行CO2交换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精确估算其碳排放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评估碳收支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当前,人口压力及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全球土壤资源负担越来越重,土壤酸化、生物功能退化、土传病害高发等土壤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土壤微生物组是调控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诱发宿主病害的土壤病原菌严重危害植物生产力的实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些病原菌预计还会增加,对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构成重大挑战。尽管如此,环境特异性-微生物组互作调控病原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