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入选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0.466 秒)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文公布首批地质填图科学家遴选结果,我校李亚林、王根厚教授入选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苏尚国、周志广教授入选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为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深化区域地质调查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深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改革,秉承“只有科学家才能负责填图、填图质量由科学家终身信誉保障”的宗旨,构建地质填图科学家负责制,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9年开展了首批地质填图科学家遴选工作。...
近日,北京市教委组织召开的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工作会上,公布了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我校申报的交叉学科“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入选。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科是依托我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方向)、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方向),以及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我校优势学科的重要拓展和延伸。学科主要关注城...
近日获悉,经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评估,我校 “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入选 “111计划”2.0。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于2007年立项,是我校首个获批立项的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因执行情况良好,2012年获得滚动支持,2018年圆满完成“111计划”十年建设期。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为基地,通过实质性引才...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19年优秀科普图书名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两种图书《千姿百态的恐龙世界 恐龙科普知识百问》《迷漾的宝石珊瑚》位列其中。
近日获悉,由古脊椎所王世骐研究员等发表在英国期刊《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rmatic Palaeomtology)一项研究成果“中新世一无象牙的长鼻类化石群反映铲齿象科(长鼻目,哺乳类)的形态和生态分异”(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Amebelodontidae (Proboscidea, Mammalia) re...
2019年3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内容涉及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集中反映了去年我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冰课题组2018年8月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促进动物演化(The Snowball Earth tr...
中国古生物学会3月7日在南京发布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秘海洋生态系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的响应过程”入选十大进展。这是继谢树成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地质微生物记录海洋和陆地的极端环境事件”入选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之后,学校研究成果的第二次入选。宋海军教授研究团队2018年在《科学·进展》和《美国地质学会会刊》发表了关于二叠纪—三叠纪...
2019年3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我校古生物学院/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胡东宇教授组织完成的“迄今世界最早的不对称飞羽的首次发现”研究成果入选。鸟类飞行起源及飞羽的演化是鸟类起源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我校胡东宇教授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1月15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产自河北青龙距今1.6亿年前侏罗纪地层、迄...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我校颜丹平教授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郭华明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颜丹平教授曾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他始终活跃在教学一线,先后承担本科生《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跨国、地区野外地质...
日前,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2018年度“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入选名单,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刘希军教授入选该计划中的“西部引进人才”项目,该项目是“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中级别最高的一类,项目支持人才专项经费200万元(不含研究所配套经费)。这是我校自己培养的教师首次入选该人才计划,不仅对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示范作用,对我校一流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刘希军教授是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广西隐伏金属矿...
2019年3月7日,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为首的科研团队成果“混元兽—改写有袋类起源”入选中国古生物学会 “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入选入选成果涉及古脊椎动物(古龟类、早期哺乳类、古鸟类、带羽毛恐龙)、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此次成果集中反映了最近...
2019年3月7日,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组织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发布。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团队完成的十项成果入选。这些成果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古脊椎所李淳研究团队的“具有过渡形态的重要基干...
近日,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传来喜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地质》,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地质通报》两刊入编2017年版(第8版)之“地质学”类核心期刊。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是《改革开放先锋 创新发展引擎——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编委会以“三个面向”为线索,组织中科院机关有关部门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科院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要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经综合凝练归纳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果。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此进行了审核把关,同时通过网络向院属单位和社...
近日,由我所邢路达、胡晗、王维三位青年学者合作翻译、王原研究员审校、周忠和院士作序推荐的古生物科普图书《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入选2018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这是三位青年学者合作译著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第五版,首版出版于1984年)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怎样对化石进行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