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强子相关记录241条 . 查询时间(0.302 秒)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质心系能量4.6 GeV以上对正反带电K介子和J/ψ联合产生过程进行了研究,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显著性观测到一个新矢量类粲偶素粒子并命名为Y(4710)。该粒子质量大约5倍质子重,结构尚不确定。同时在该过程中对带电类粲偶素粒子Zcs态进行了寻找。主要研究结果以“在e+e?→K+K?J/ψ过程中发现一个4.7??GeV/c2的矢量类粲偶素态和寻找带...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孟杰教授课题组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取强子-强子相互作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证实了LHCb合作组近期发现的首个双粲四夸克态T+cc,并给出其随 π 介子质量的演化行为。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孟杰教授课题组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取强子-强子相互作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证实了LHCb合作组近期发现的首个双粲四夸克态T+cc,并给出其随 π 介子质量的演化行为。
2023年4月21日,由北京大学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CKM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2023年4月21日,由北京大学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CKM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2023年4月16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大型强子对撞机上CMS和ALICE实验探测器升级”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陈莹课题组应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Lattice QCD)理论,在轻强子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0, 061901 (2023))和《物理评论》(Phys. Rev. D 107, 054511 (202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表示,部分在英国曼彻斯特建造的新型顶点定位器(Vertex Locator)的成功实施,使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对撞型粒子加速器)自三年翻新以来首次成功接近质子碰撞点。
最近,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在 过程的产生截面分布上观察到一个新的矢量粒子Y(4500),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故事发表在《中国物理C》[Chinese. Phys. C 46, 111002 (2022)]上。
北京谱仪Ⅲ实验首次发现具有奇特量子数的同位旋标量粒子,。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Phys. Rev. Lett. 129, 192002 (2022)],详细分析同时发表于《物理评论D》杂志[Phys. Rev. D 106, 072012 (2022)]。
2022年7月15日,高能量物理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及CMS中国组学术交流研讨会通过在线方式成功举办。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ATLAS和CMS实验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布基于全部Run2数据的希格斯粒子的联合测量结果。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最精确测量结果。
近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生呈吉贵与贵州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大学合作,提出检验活动星系核喷流甚高能辐射强子起源的观测判据,研究工作以“TeV and keV-MeV Excesses as Probes for Hadronic Process in BL Lacertaes”为题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上。
自然界目前已知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其中,构成世界的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的质量主要来源于强相互作用,理论上可以通过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精确计算来获得。除质子、中子外,随着加速器装置和技术的进步,实验物理学家在加速器对撞产物中发现了多个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统称强子。这些强子的质量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尽管比强相互...
近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李小华教授课题组在球型核质子放射性预形成因子行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小组基于两势方法模型,系统地研究了质子数69≤Z≤81范围内32个球形原子核的质子放射性预形成因子及其半衰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拥有相同轨道角动量L的放射性核,其质子放射性预形成因子与(A为子核的质量数)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质子放射性预形成因子公式+。同时,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