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气体排放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288 秒)
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退化生态系统通常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当前,全球尺度上生态恢复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张克荣团队和张全发团队,收集了全球已有的观测数据,建立了生态恢复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数据资料库;发现了生态恢复能有效降低全球增温潜势。研究显示,与对照样地相比,森林、草地和湿地恢复分别降低全球增温潜势327.7%、157.7%和62.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揭示优化钾肥和氮肥施用能够减少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面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2023年9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系列刊物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影响因子42.1)上发表了题为“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ion in rice agriculture”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和综述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驱动因子和减排策略。
保护性耕作是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仍缺乏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性质、气候因素与农田土壤N2O排放之间的联系,而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保护性耕作措施N2O排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2022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研究组采用微宇宙培养试验,评估了聚乙烯微塑料对我国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基于高通量定量PCR技术测定编码碳氮转化酶有关的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阐明了微塑料影响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微生物驱动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李志国副研究员、陈鹏助理研究员和刘毅研究员,以武汉市郊区的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六种肥料处理(含钾和两种氮源)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气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K与不同形态氮的交互作用对N2O通量和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蚯蚓粉、丝兰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以及粪尿发酵期间恶臭物质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6头30~35 kg的健康杜长大(DLY)生长猪,按照体重相近、性别一致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蚯蚓粉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的蚯蚓粉,丝兰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2%的丝兰提取物,蚯蚓粉...
近日,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蕾研究员在氮沉降对全球土壤碳库存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Soil GHG fluxes are altered by N deposition: New data indicate lower N stimulation of the N2O flux and greater stimulation of t...
土地利用改变是全球变化问题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导致未来温室效应加剧的关键因素,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随着人类干扰与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转变为其它植被类型,如人工林、草地和农田等;由此导致的物种组成、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储量等的改变可能会对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产生巨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朱彪课题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系统探讨了全球范围内原始森林土...
为探索鸡粪-烟末混合堆肥体系合适的菌糠投入量,减轻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通过35 d的堆肥试验,设置3个菌糠投入量[0(CK)、5%、10%],研究鸡粪-烟末堆肥条件下添加菌糠对堆肥腐熟度和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堆体温度均能在55℃持续8 d以上,达无害化标准。与CK相比,添加5%、10%菌糠处理堆肥产品对作物生长无毒害作用,腐熟度得到有效改善,但均未达到腐熟标准;添加5%菌糠...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发酵试验研究蜜蜂肽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气体排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40±3)kg]相近的高山美利奴羊(n=4)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3个处理,在每千克干物质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 mg的蜜蜂肽,每个处理7个重复。发酵24 h后,冰水终止发酵,收集产气和发酵液,测定瘤胃发酵液pH,确定蜜蜂肽对发酵液气体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部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丁维新课题组,联合英国Bangor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的专家,以太湖流域水田转变为河蟹养殖塘为案例展开研究。发现水田转变为粗放型河蟹养殖塘后,温室气体排放由每公顷8.15吨增加到28.0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幅达到243%,主要是由于甲烷排放量的大幅提升。通过全球数据的整合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稻-渔共生、粗放型和半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淡水养殖系统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渔业捕捞量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近55%的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相反,全球鱼类消费量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1960年代的人均消费10kg增加到2016年的20.4kg。全球食用鱼类产品的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3.2%,超过人口增长的速率(1.6%),也高于陆生动物来源的肉类消费增速(2.8%)。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贡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揭示了稻田秸秆长期还田对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秸秆对甲烷的增排效应随还田年限延长而呈极显著减弱趋势。该成果不仅可为全球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重要参数,而且可以矫正社会对稻田秸秆还田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波、周明华率领的团队,依托中科院盐亭站长期试验平台,对长江上游的亚热带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排放与碳收支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观测研究。研究发现,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2O排放通量对施氮量均呈现非线性增长响应格局,水稻季N2O排放系数为0.7-0.8%,较IPCC推荐的水稻N2O排放系数(0.3%)高3倍以上;水稻季是全年CH4排放的主要贡献期,施用氮肥显著减少水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