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诸葛亮文化研究 楚汉文化研究 中华玉文化研究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文化学 南京相关记录136条 . 查询时间(1.769 秒)
云纹玉环,西汉时期,江苏省阜宁县新沟出土,青白玉雕琢,局部沁蚀。扁平圆形,中间厚两边薄,环正反两面雕刻图案化的云纹,花纹精细优美。
金蝉玉叶,明代,江苏省吴县市五峰山出土,以构思奇特的方法,将一栩栩如生的金蝉,悠然自得地栖息在一洁白无暇的玉页上,金光玉耀,妙趣横生。
莲瓣纹玉洗,清朝,用上等纯润青玉雕琢,透明晶莹。器作莲瓣花形,呈椭圆状,下出矮圈足,系清代贵重文房用具。
仿古龙凤纹玉壁,清乾隆年间,用整块青白玉雕镂,器表经人工处理成赭黄沁泽,古色古香。一面雕琢云龙纹,另一面雕琢云凤纹,工艺精细。
瓜形玉盒,清朝,选用上等整块青白玉雕琢,作成瓜形玉盒,器表出浅浮雕花纹。瓜蒂作盒把,盒盖、身相连,雕琢技艺高超。
玉饰,良渚文化早期,半身人像长4.6厘米,宽1.2-3厘米,1989年江苏省高淳县朝墩头遗址M12出土玉饰由牛身人像、兽面、 鸟面以及珠、管、环、坠等17件组合而成,出土时置于壮年男性头骨之下,饰件背面多斜钻像鼻孔,原系缝缀在丝帛织物之上。丰身人像、兽面、鸟面系浮雕轮廓,阴刻细部而成,与神人、兽、鸟图像同为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的象征,表示当时人的巫术崇拜。
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长35.5厘米,宽1.2—1.5厘米,厚1.1—1.3厘米,管长6.9厘米,1987年江苏省新沂市花厅M18出土透闪石软玉,淡绿色褐斑。 器身如长条的方柱,一端方尖, 另一端有圆柱形榫。方柱体近榫部位分为八节,每节饰由凸起的平行长横棱和短横档组成的简化带冠人面纹, 系良渚文化玉器风格。套在榫上的长圆管,孔径4-8毫米,管壁2-3毫米,反映了高超的制玉技术。
心形玉佩,西汉中期,长5.1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青玉受沁呈灰黄色。佩作扁平心形,中有圆孔,两侧镂雕卷云凤纹。
玉带钩,西汉中期,长6.2厘米,1972年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青玉,部分受沁泛黄。器作长条倒钩形,长把短钩,形体是前圆背平,前挺后弯,钩首作鸭头状,后背弯曲处带一长方形扣钮,整件如一伸脖曲颈的鸭子,造型美观。
龙形玉佩,西汉后期,长4. 7厘米,宽2. 8厘米,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四号墓出土羊脂白玉,晶莹滋润。佩作夔龙形,龙体蜷曲,张嘴衔尾,瞪眼竖耳,系玉片裁成环状,精镂细刻而成。
玉蝉,西汉后期,长4. 8厘米,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七号墓出土羊脂白玉,晶莹润泽。器体扁薄,两眼外突,以汉八刀子法在正面磋出双翼,背面琢出腹部,线条流畅、简练,做工细致精巧,为汉玉雕蝉珍品。
玉人,东汉时期,高4. 1厘米,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甘泉二号墓出土。和田青玉,部分受沁泛白。圆雕作整体人形,以汉八刀手法在面部琢出眉目嘴鼻,头戴高冠,宽带博衣,衣领右衽,长裙拽地。腰部两侧横钻一孔,用以系挂。这一玉人,通称“翁仲”,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出土实物。
绿松石子母鸽,长1.2厘米,高0.87厘米,1970年江苏省徐州市上山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小块绿松石料上,琢出母鸽哺喂子鸽状,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琢技艺娴熟高超,是一件微型圆雕珍品。
龙凤形玉佩,六朝时期,通高5. 8厘米,宽5厘米,厚0. 5厘米,1951年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玉呈青白色。佩作龙蟠与凤栖状,先将玉片裁出龙凤形体,再雕刻其部位纹饰而成。龙曲颈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凤即栖在上卷的龙尾上,侧首与龙首相背。
玉佩,长7.1厘米,1965年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东晋墓出土玉呈青白色。佩呈蝙蝠展翅状, 出头露爪, 虽通体光素无纹,外形轮廓却裁剪流畅。佩孔有三个,分别钻在头与足的部位,一上两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