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棉铃虫相关记录311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棉田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将草甘膦和有机硅助剂复配后,加快了草甘膦防除棉铃虫寄主植物苘麻的速效性、防效及持效期,其中300、400、500倍液与1000倍的有机硅助剂复配使用后,药后5天的防效达到了85%以上,药后28天的防效达到了100%,远高于草甘膦的单剂防效;将甲维盐和有机硅助剂复配后,提高了防治棉铃虫的速效性、防效及持效期,且延缓了害虫抗药性,其中药后48h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成功解析华北地区棉铃虫对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介导棉铃虫产生菊酯抗性的关键基因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
报告题目: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与配偶的化学线索。时间:2023年9月26日上午。报告人:王琛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2023年6月份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诱蛾量偏高,2023年6月下旬至7月份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2023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偏重发生,局部区域加重为害态势明显。全国发生面积3400万亩,其中,棉田发生面积约400万亩(Bt棉田轻发生),其他作物田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2...
性信息素通信是一种古老且特异的通信形式,普遍地被昆虫利用来定位配偶和促进交配。自1959年第一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被鉴定以来(Butenandt et al., 1959),昆虫性信息素鉴定和相关感受机制研究一直是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其中,以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鉴定最多,组分多为10-18碳的不饱和醛、醇、酯(Anto and Yamakawa,2011)。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最大的类群,约有...
性信息素通信是一种古老且特异的通信形式,普遍地被昆虫利用来定位配偶和促进交配。自1959年第一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被鉴定以来 (Butenandt et al., 1959),昆虫性信息素鉴定和相关感受机制研究一直是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其中以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鉴定最多,组分多为10-18碳的不饱和醛、醇、酯 (Anto and Yamakawa, 2011)。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最大的类群,...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体内经过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产物,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但构成不同植物特有的味道,进而在植物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取决于次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虽然危害很多农作物,但对不同作物的喜好程度、危害程度均不同,其中“苦味”的次生物质的存在是决定幼虫是否偏好取食的关键因素。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体内经过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产物,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但构成不同植物特有的味道,在植物防御中起关键作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往往取决于次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我国重要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虽然危害很多农作物,但对不同作物的喜好程度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其中“苦味”的次生物质的存在是决定幼虫是否偏好取食的关键因素。
昆虫生活在一个具有各种气味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因此嗅觉对其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昆虫的嗅觉受体蛋白主要有三种类型:(1)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2)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3)部分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 GR)。其中,以对OR的研究最为突出。每个OR由负责结合配体的气味受体Or与气味受体共受体(Orco)结...
2022年7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蚜与棉铃虫互作关系,发现棉蚜为害棉花植株后影响棉铃虫产卵偏好及幼虫生长发育,为科学制定害虫生态防控新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Effect of Metabolic Changes in Aphis gossypii -Damaged Cotton Plants on Oviposition Prefer...
2022年7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在《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festation by the polyphagous pest Helicoverpa armigera for walnut, a novel m...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铃虫与棉蚜互作关系,发现棉铃虫触发的棉花抗性防御反应影响同寄主棉蚜的取食行为,导致棉蚜种群数量下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害虫管理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
2022年5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铃虫与棉蚜互作关系,发现棉铃虫触发的棉花抗性防御反应影响同寄主棉蚜的取食行为,导致棉蚜种群数量下降。相关研究结果以“ Helicoverpa armigera herbivory negatively impacts Aphis gossypii populations via inducible metabo...
2022年5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铃虫与棉蚜互作关系,发现棉铃虫触发的棉花抗性防御反应影响同寄主棉蚜的取食行为,导致棉蚜种群数量下降。相关研究结果以“ Helicoverpa armigera herbivory negatively impacts Aphis gossypii populations via inducible metabo...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领衔的一项大尺度景观模拟与长时间区域监测研究,揭示了近年来我国黄河流域棉铃虫的区域种群发生危害加重的生态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