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旅游人类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 秒)
利用 CITESPACE 与 CNKI 数据库, 通过图谱以空间形式在一定时间范围中系统的可视化显现, 揭示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现状:研究主体分布、派系与合作,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旅游人类学的国内研究主体多数集中在西部高校,合作以 “学缘” 为主;研究知识谱系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并集中于“民族旅游”;研究表述的“去主体化”困境。在此基础上,为国内旅游人类学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
目前的导游研究已出现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态势,并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但从研究方法看,均存在一个"远离导游"的问题,从而导致这些研究出现了旅游人类学的缺场。导游群体的身份特质、形象的异化和旅游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羸弱是导游研究中出现旅游人类学缺场的原因。在人类学"人本"的主旨下通过"人—人"研究模式,确立旅游人类学在导游中可以探讨的"导游与游客"、"导游与管理局"、"导游与旅行社"、"导游与媒体"和...
中国在共产主义出现之前,包括在中国农村地区,已经有 很 多 本 地 的 地 方 性 旅 游 存 在(Mosher1988 年);在四人帮倒台之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出现过大量的国家性/社会性旅游①。然而,直到 1978~1979 年的改革开放才彻底解放了压抑已久的中国旅行者,国际旅行者也相继到来(杨颖,个人通信,1989/1990 年)。可以说,中国严谨的旅游研究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兴...
游是从特定的社会阶级的责任和义务中获得暂时的解脱,从而获得自由(Dumazedier, 1968:250)。旅游人类学旅游的界定,基本上放在消费和休闲的范畴。旅游是花费时间和金钱给自己放松和人生新经验、新经历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消费活动。旅游者被定义为休闲状态中的游客(Nash, 1981:462),或者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Urry, 1990)。在18~19世纪,这类休闲曾经是欧洲贵族的专利...
目前的导游研究已出现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态势,并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但从研究方法看, 均存在一个“远离导游”的问题, 从而导致这些研究出现了旅游人类学的缺场。导游群体的身份特质、形象的异化和旅游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羸弱是导游研究中出现旅游人类学缺场的原因。在人类学“人本”的主旨下通过“人-人”研究模式, 确立旅游人类学在导游中可以探讨的“导游与游客”、“导游与管理局”、“导游与旅行社”、“导游与媒...
首先梳理了相关理论, 并以田野调查案例描述了灵渠遗产旅游的发展历程。之后总结了灵渠乡土社会特征的三个层面, 分别从物质基础、社会网络和精神层面分析了其形成的机制和原因。最后, 认为正确处理好旅游地东道主在发展中的位置, 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人类学理论概谈     旅游人类学  理论  视角       2013/5/31
多学科研究法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导致研究者对诸多学科之理论的借用。对其中部分理论的引介与溯源,正是本文的目的,并期望收获有益建议与指正。
旅游人类学研究在西方历经4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目的地社会、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等不同视角出发,分别形成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的形式、旅游是一种现代世俗仪式、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等不同观点。本文试从这三个不同视角入手,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作一简要述评,希望对刚刚起步的国内旅游人类学研究能有一点借鉴作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旅游活动在西方社会的进一步普及,人类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旅游人类学凸显为西方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学者们把人类学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用于旅游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旅游现象、本质的认识,既加快了旅游研究的进程,也推动了人类学学科自身的进步。在熙熙攘攘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大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有两大研究领域:一是对旅游行为所内含的符号意义的解读,一是对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分...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对旅游业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在一些西方国家里,一些旅游业研究的学者提出了“旅游人类学”这一新的学说,使旅游业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促进了旅游业的新发展。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rn)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人类学家,他的旅游人类学理论有独到的思想观点和模式,引起了人类学界的广...
我们在强调旅游开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原汁原味”。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旅游地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原生文化“和盘托出”。“舞台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于原生文化本身,它通过艺术的加工提炼使原生文化显得更加真实。“舞台真实”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通过这样的形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复制,其“真实性”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旅游场景中,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节日文化内涵与传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泼水节”和“旅游”之间有着“仪式”功能上的契合,“泼水节”被旅游开发和打造可以看作再一次的“传统的发明”。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节日在“舞台真实”的展演中传承着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以旅游开发催生的“文化再生产”的形式进行着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大众也参与到这场现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中;现代大众传媒则从各个方面改...
旅游人类学”这一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旅游学有关的书籍中,人们从最初的陌生到渐渐的一知半解,还是没有对其全貌有一定了解,旅游人类学从最初的产生,到现在的成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文本试图为读者做一个清晰的阐述。
旅游人类学在美国     旅游人类学  美国       2013/5/31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美国旅游业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一样,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并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西方社会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但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关注却到了70年代才开始。这种对旅游业的突然关注被西方人称之为“如获珍宝”(serendipitous)。那么旅游业怎么会引起人类学家们的关注呢?众所周...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体现于文化涵化与变迁的异化、失范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真实性的歪曲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符号表征的片面单一导致民族体育旅游非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自觉融合,以文化本真作为建构民族体育旅游真实性的路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