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曲 >>> 戏曲史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戏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戏曲 昆剧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054 秒)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戏曲艺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2023年3月13日,故宫博物院与上海昆剧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
2018年1月1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苏昆剧场举办了2018新年昆曲音乐会,“继、承、弘、扬”四代昆曲演员代表柳继雁、赵文林、王芳、俞玖林与特邀嘉宾笛子演奏家蒋国基、二胡演奏家卢小杰联袂献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昆曲音乐盛宴。
近日,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主办的“大陆与台湾:昆曲传承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台湾和大陆的昆曲学者就两岸昆曲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5年3月29日下午,由同济大学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主办、同济昆曲研习社承办的“钟声激荡,水磨铿锵——从《景阳钟》解读昆剧艺术”讲座在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开讲。来自校内外的广大师生、传统文化爱好者踊跃参加了本次讲座。
视频:苏州大学戏曲评弹鉴赏 昆剧艺术的魅力。
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徐宏图教授的新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昆剧史》一书,日前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这是作者继《南宋戏曲史》、《南戏遗存考论》、《浙江戏曲史》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作者在参与编纂并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长达近二十多的田野调查,并进行详尽的考证与论述的成果,是我国昆剧史上第一部区域性专著,从而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昆剧研究开辟了...
中国的昆曲于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与“昆曲”有关的一应称谓,诸如昆山腔、昆腔、昆剧等,长期以来在学术理论上存在着概念混淆、运用混乱的状况。故有“辩歧”之必要。
“暮云低、竹林暗,山道弯、涧水寒,薄雾沾青衫,望不见驿馆……”2010年10月9日晚,阳澄湖畔的“玉山草堂”里传来婉转的水磨腔,梁辰鱼怀抱着一坛女儿红吟唱着,从400年前走来。当晚,新版昆剧《我的“浣纱记”》在巴城首演,“玉山草堂”再现了文人雅集的盛况。
最近十多年来,新编昆剧在舞台频频亮相,对于新编昆剧,特别原创性昆剧,大抵批评声浪要大于褒扬,这一方面表明昆剧观众对于新编昆剧有极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新编昆剧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的。由于新编昆剧尤其原创昆剧关系到昆剧在新的时代的立足与生存、继承与发展,也即关系昆剧的未来命运,故必须适时地把正视、解决新编昆剧所暴露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昆剧  里程碑  大师作用  借鉴       2009/7/29
昆剧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得力于大师巨匠们的扶持推动。他们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便构筑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里程碑:魏良辅创制新腔,梁辰鱼又将清唱的音乐变成戏曲声腔;汤显祖的创作与沈璟的规范格律,引发了昆剧创作的热潮;洪昇、孔尚任振衰起敝,使昆剧呈现中兴气象;浙江苏昆剧团的“传字辈”编演《十五贯》,让昆剧起死回生;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了一条昆剧在新时代演出的成功之路。这些里程碑的作用在于:让昆...
论清末民初的昆剧创作     清末民初  昆剧创作       2009/7/29
在清帝国腐朽不堪和民初社会曙光未现的背景上,昆剧剧作者在创作中表现了对现实的极度不满,然而,对未来又信心不足,剧作流露出浓郁的哀伤与绝望的情绪。由于多数剧作者是有政治抱负的文人,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昆剧创作当作思想宣传的一种手段,因此,说教大于形象。又因为他们缺乏舞台经验,不遵守昆剧规矩、言语晦涩、情节平直,成了许多新剧目的通病,但他们大胆创新的精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总的说,清末民初的昆剧创作...
众所周知,周庄沈万三靠经商致富,据《梅圃余谈》载,苏州府属田亩之三分之一属于沈万三。其家产,被朱元璋抄没时,“得20万万”。浸泡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的国人,向来不知道沈万三究竟是如何走上“富裕道路”的,于是编造了许多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沈万三家中藏有“聚宝盆”,在这聚宝盆中,放金得金,放银得银,家产似乎得来全不费功夫。相传沈万三有十三房妻妾,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这自然又是根据“为富不仁”、...
由于明万历初年面世的《八能奏锦》《词林一枝》等刊本已经有了张凤翼的《红拂纪》以及高濂的《玉簪记》、汪廷纳的《狮吼记》等传奇的片断,从而可以推断这些同样用昆曲演唱过的传奇与《浣纱记》是同时期的作品,而它们至少在隆庆年间已经广为流传了。因而有些学者怀疑《浣纱记》未必就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认为充其量是“第一批打开昆剧局面剧本中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一部”而已①。
16世纪末,汤显祖为宜黄腔创作的传奇《牡丹亭》(一名《还魂记》)脱稿后,立即被移植于吴门曲坛。除沈璟的改编本《同梦记》外,尚有冯(梦龙)本、吕(玉绳)本、臧(懋循)本等。改编大抵着眼于昆曲的音律。汤显祖在读了沈璟的改本后,立即致信吴门曲家,通过《答孙俟居》《答凌初成》《答吕姜山》《与宜伶罗章二》等,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 一、“弟自谓知曲意者”——汤显祖自认为熟知为曲之道,即熟悉戏曲创作...
由文化部、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和第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曲发源地昆山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布艺术节开幕,副省长曹卫星出席并致辞。当晚,苏州昆剧院的《长生殿》作为开幕演出剧目隆重上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