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分子物理学 课题组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332 秒)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叶沿林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通过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HIRFL-RIBLL1)开展的一项非弹激发和集团衰变实验,成功观测到了丰中子核碳-14(14C)中存在的线性链状分子结构(3个α集团成线性排列)。这一发现为认识不稳定原子核的奇特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由此可以期待在比14C更重的丰中子体系里,此类“葫芦串”式的奇特...
核壳纳米颗粒(CS-NPs)因其新颖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光学、电子和生物医学领域。核壳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来源于核层和壳层材料之间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协同作用,由核壳固-固界面中原子的三维排布所决定。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骞伟中课题组在分子筛交生相结构精准合成及高空间分辨率电子显微学结构表征其本征路易斯(Lewis)酸性位方面取得突破,丰富了分子筛催化的基本构效关系认识。
缔合高分子是一类含有可逆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特殊高分子体系,其中的粘性基体或粘性链段(通常称为“sticker”)可以彼此间以氢键、π-π堆积、金属配位等形式发生可逆的缔合反应。这些缔合高分子具有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用于实现诸如自愈合、形状记忆等功能材料,也因其独特的流变学性质广泛用于相关领域,如作为流变调节剂使用。因此深刻理解缔合高分子的流变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在手征生物大分子中,比如双螺旋DNA、蛋白质钛链等,手征诱导自旋极化已经发现了十多年。实验发现电子运动经过手征分子后会产生显著的自旋极化,实验现象极为稳定,甚至在室温条件下都可以被清晰的观测到。手征诱导自旋极化在生物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物理中的自旋电子学领域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手征诱导自旋极化的形成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微观物理机制。
众所周知,钙原子是一种碱土金属原子,具有两个价电子。迄今为止,自然条件下钙离子的唯一已知价态是+2,相对应的所有种类钙离子晶体都没有磁性且呈现绝缘性。在最近的研究中,我校理学院方海平教授等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等技术,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观察到了自然环境下生成的二维CaCl晶体。其中,钙离子的价态为+1。同时,实验证明,这些二维CaCl晶体具有室温铁磁性、金属性...
近日,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赛骏课题组与西班牙ICFO (Institute of Photonic Sciences) Darrick E. Chang 课题组合作,发展了电偶极自旋波的容错调控理论和技术,相关成果即将以《集体自发辐射的几何相位调控》(‘Geometric control of collective spontaneous emission’)为题发表于《物理...
H3+离子被称作“星际化学的触发剂”(the initiator of interstellar chemistry),是极其重要的星际介质,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成为相关领域内实验理论研究以及天文学观测的热点。研究表明,烷烃等有机分子的双电离解离是宇宙中形成H3+离子的途径之一。然而多数分子解离形成H3+离子的截面非常小,理论上的动力学过程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对分子解离形成H3+离子的机制了解...
肖艳红课题组利用弱测量方法,在室温铷原子气室中实现了亚赫兹线宽原子谐振谱以及飞特斯拉级别的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文章以“Sub-Hertz resonance by weak measurement”为题,于2020年4月9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众所周知,原子的跃迁频率具有高度稳定性,窄线宽原子谐振谱可以用来对频率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因此,频...
2019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课题组在Nature Physics发表题为“The energy cost and optimal design for synchronization of coupled molecular oscillators”文章,揭示了互相耦合的分子振子达到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表明分子振子的同步化需要额外能量耗散,并揭示了能量耗散与所...
近日,肖艳红教授课题组利用铷原子蒸气池中原子相干性的扩散效应,实现了空间多路复用的压缩态光场阵列。文章以“Spatial multiplexing of squeezed light by coherence diffusion” 为题,于2019年11月14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近日,我院王春栋副教授与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曾晓成讲席教授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黄兴博士合作首次报道了通过共价有机物框架(COF)的周期性孔道结构,实现在形成Fe单原子分散的同时,限制部分多余的铁原子形成低尺度纳米团簇(FeAC@FeSA-N-C)的精确合成制备。研究表明,原子级尺度的Fe团簇有利于提高单原子分散的Fe-N4位点的氧还原催化活性。该工作近期发表在ACS Nano上,文章的第一作...
近日,我校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通过冷冻电镜和生化研究手段揭示了III型CRISPR-Cas系统的Csm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构以及其通过DNA和RNA核酸酶活性分别剪切RNA、DNA底物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通过冷冻电镜和生化实验揭示三型CRISPR-Cas系统Csm复合物的DNase和RNase酶活性偶联机制”(Coupling of ssRNA cleavage with DNase ...
我校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朱林繁教授课题组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日本SPring-8同步辐射等国内外同行合作,在乙炔和氧分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234:10 (2018)]和[ApJS,238:26(2018)]上。
2018年5月29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recognition of 53BP1 tandem Tudor domain by TIRR”。该项研究首次详尽揭露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