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方法 实验社会学 数理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比较社会学 社会地理学 文化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军事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人类学 组织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福利社会学 社会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社会学 近代中国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96 秒)
农村社会的衰败无序是近代中国问题的“灼点”。“村治派”认为,衰败无序的局面是民族文化精神丧失导致乡村社会组织解体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行“恢复民族精神、保持固有道德的乡村自治”。梁漱溟在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的思想主张和米迪刚“中国社会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自力、礼俗、教化”为核心的对儒家伦理坚守与推崇的思想发展路径。
近代中国转型是一场以“求索理想新中华”为目标的社会系统重置。文章以中国作为世界文化体为基点,以大历史的分期为框架,剖析作为近代转型“母体”的传统中华文化体的主要维度,阐释其深度耦合的结构与超强的历史惯性。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一种总体的近代史观梳理了“增量改革”、“系统改制”与“系统重置”等近代转型各阶段的道路选择、缘由得失与继替关系,旨在呈现当下社会各维度“杂糅焦灼状态”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转型时空中的...
2015年12月20日,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暨周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讨会在北京金龙潭大饭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周馥曾孙、周叔弢的哲嗣周景良先生等周氏族人共60余人参加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董增刚、东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柯春平出席会议...
2015年11月7日,“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及开放性特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社分别承办,《开放时代》杂志协办。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郭凡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学术会议会期为1天,澳门大学特聘教授王笛,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主任姜进,...
2015年适逢近代思想家、爱国诗人黄遵宪逝世110周年。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黄遵宪与近代中国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围绕黄遵宪对近代中国政治改革、思想转换、文学变革作出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等展开研讨。
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工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工业化早期童工使用情况及其对所在行业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近代中国童工的使用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其中,上海、江苏、四川、河北是童工主要分布地区;分行业看,纺织工业、造纸印刷业是童工绝对人数较多的行业部门。此外,就童工使用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童工对工业行业绩效提高无显著影响。但如果童工占总劳动力比重超过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陕西西安举行。60多位海内外学者围绕“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的主题,就“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及其演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民族复兴”“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公共话语与民族复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2014年7月18-20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了主题为“近代中国转型中的学人与社会”的学术研讨会,30多位国内学界精英和新锐应邀参与研讨和对话。
辛亥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日益落后的现状与知识分子的理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一部分知识分子带着重建乡村社会的理想“下乡”,并在20世纪30年代与国家政权改革县政的政治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一股县政建设的潮流。这些知识分子通过“民族文化的重构”、“科学的西化”和“国家权力向下渗透”等方式对乡村进行改造,却又因近代以来国家政权的长期不合理而导致的乡村社会转型内驱动力缺乏的困境,最终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乡村。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发端于民国时期的医史学界和公共卫生学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城市公共卫生研究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与新形势下历史学应对自身革新要求、增强人文现实关怀,积极与社会学、生态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密切相关,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嬗变进程中拓展研究视野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新史学”框架中以城市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还处于成长时...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发端于民国时期的医史学界和公共卫生学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城市公共卫生研究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与新形势下历史学应对自身革新要求、增强人文现实关怀,积极与社会学、生态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密切相关,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嬗变进程中拓展研究视野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新史学”框架中以城市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还处于成长时...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发端于民国时期的医史学界和公共卫生学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城市公共卫生研究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与新形势下历史学应对自身革新要求、增强人文现实关怀,积极与社会学、生态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密切相关,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嬗变进程中拓展研究视野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新史学”框架中以城市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史研究还处于成长时...
所谓“社会与国家”,是伴随着西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理念引入中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也可称之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市民社会的讨论已非常热烈,中国也有少数学者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对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介绍和论析而将之引入中国,同时也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建构市民社会的初步设想。由于市民社会既是一种理论解释模式,又是一种经验史实,而且都是源于西方,因而当这一理论引入中...
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如果国家有一定的远见和力量,就会适当抑制地主的兼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国家已无力保护小农或者根本不打算保护小农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在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
中国近代史上,显示女性社会身份的语汇很多,例如,贤妻良母、女国民、新妇女、新女性、女同志、女战士等。女性这种多元化身份,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范畴社会对女性角色、地位、身份的认定。贤妻良母、新妇女、新女性基本是社会生活领域对女性的界定,女国民、女同志、女战士则为政治领域使用的语汇和概念。其中“女国民”又是一个法律概念,在这些纷繁的称谓中,最能体现女性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国民”指的是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