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极地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92 秒)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安徽光学机械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在南极进行了连续的臭氧柱浓度监测实验,证实了臭氧变化受南极极地涡旋影响。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大气科学研究进展》上。
多少年来,许多科幻作家都在想象一场大洪水在地球上暴发的情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安明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定量评估了第三极地区冰湖发展趋势及其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冰湖溃决洪水灾害和风险,第一次揭示了这场可能发生的风险。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的“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主题边会在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COP25)“中国角”成功举办。与会专家透露,通过研究发现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系统中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区域,三极地区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升温水平的2—3倍,异常升温也将导致极其严重的环境后果,严重改变三极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
从一无所知到建成多个考察站,从没有一艘专业科考船到如今海陆空立体考察,中国正从极地考察的大国向强国迈进,一代代中国科考人在极地绽放着别样青春 有的人无法迎接孩子的出生,有的人无法见病重的父亲最后一面,只能将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埋在心底……但就是有了一批又一批人的无私奉献,南极科考事业才有今天的成就。
南北两极作为全球治理新焦点、科技竞争新高地、海上新通道和资源新产地,已成为人类活动发展的“新疆域”以及世界大国经略全球的战略要地。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等关于极地的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吸引和调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的支撑作用,为突破极地变化预测的关键技术瓶颈奠定理论基础,为我国应对...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5日首航南极,它将与“雪龙”号一起开启“双龙探极”时代。本次南极科考的海陆空观监测设备也纷纷升级,这将助力多学科联合科考、筹建新站点等任务的完成。
极地科学研究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于今明两天在上海举行。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承办单位为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协办单位有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极地分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极地发展分会和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冰川专业委员,交流领域涉及极地基础科学研究、极地工程技术和极地战略政策。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8日在“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表示,由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写的《极地科学基础研究优先领域》规划,已确定6大优先领域,希望未来5-10年科学家能对此6大领域的创新研究有所贡献。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地冰下存在生命活动的证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从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的角度,对于诠释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对于冰下生命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型冰川和多温型冰川,关于冷型冰川冰下环境的生物起源、生存条件、能源转化方式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种属关系等研究均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简要阐述冰下化学风化机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近年应用生物地...
2009年11月18日晚8点,在福州召开了2009年度《极地研究》部分编委编委会。编委会的召开联络了编辑部和编委的感情,编辑部在加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基础上,依照编委的建议,探索新的办刊思路和模式,让期刊的总体水平将来有进一步的提升。
2009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的北极太平洋工作组国际极地年(IPY)总结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一方面是对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成果的总结,也是对IPY以后北极太平洋地区海洋科学考察的规划。会上围绕各国在IPY期间在北极开展的工作,各国科学家交流了本国2009北极考察航次的情况,取得的考察数据和初步成果,并介绍了各国2010年的北冰洋考察航次计划,探讨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对于IPY...
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开展的相关多学科研究为证实全球变暖现象在极地地区产生广泛影响提供了新的佐证。两极地区的冰雪量均发生了减少,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了北极地区植物和动物的生活,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同时也给全球海洋和大气循环以及海平面带来了影响。
200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定于2007年8月27日-30日在西宁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极地科学学术年会的宗旨是加强中国极地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发展计划。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与国际极地年(IPY)。本次会议采用大会特邀报告、科学前沿与研究计划报告、主题研讨等形式。热忱欢迎广大从事极地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我国极地科学的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要开展极地雪冰-海洋与全球变化、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以及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建有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实验室、电离层物理实验室、极光和磁层物理实验室、极地生物...
2007年4月14日,中国科技大学与国家海洋局极地生态地质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第三届“极地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国家海洋局极地办主任曲探宙等到会祝贺。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主持。丁仲礼院士、王水院士、李曙光院士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国土资源部等有关研究单位的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