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火山活动相关记录48条 . 查询时间(0.22 秒)
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从根本上重塑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束了超过1.5亿年的恐龙时代,并为哺乳动物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目前,该大灭绝的原因仍处于激烈争论当中,印度徳干玄武岩喷发和小行星撞击是两个主流观点。其中,德干玄武岩喷发对全球古环境、古气候的影响是当前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2023年3月23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PKT)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将1731克月壤样品带回地球。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之所以被选择成为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区,主要在于它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最年轻的玄武岩单元之一并且富含铀、钍、钾等生热元素。先前基于热化学与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认为,...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PKT)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将1731克月壤样品带回地球。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之所以被选择成为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区,主要在于它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最年轻的玄武岩单元之一并且富含铀、钍、钾等生热元素。先前基于热化学与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认为,...
三叠纪末大灭绝之后,气候变暖、海洋缺氧和海水酸化,并造成了之后侏罗纪早期的大陆化学风化作用不断增强。但是,有关火山作用、碳同位素漂移和大陆化学风化作用之间内在关系,很大程度上是推断的,迄今尚未得到有力的证据。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 ~56 Ma)发生在早新生代长期增温背景下,为一历时极端短暂的快速增温和大规模海洋底栖生物灭绝事件。在地质记录上,该事件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碳同位素负漂和显著的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变浅。这些观测事实说明该事件是由巨量轻碳快速注入到海-气系统而引起。然而,关于巨量轻碳的来源及释放机制,目前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潜在的碳源包括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泥炭燃烧、冻土分解、热...
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的重要动力学过程,是板块构造、大陆形成和漂移、火山作用、地震和造山运动的根本原因(Lowman, 2002)。地幔对流使得地球内部热能向外传播,化学物质不断循环,并在地球表面产生动力学地形。约束地幔的热-化学结构的时空变化将有助于提升对这些相互关联的现象的理解。然而这个具有巨大挑战性的课题需要整合多种学科的观测。 目前探测地幔热-化学结构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火成岩地球化学和地...
《自然—地球科学》2021年8月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海平面间歇性降低影响了希腊圣托里尼火山在过去36万年里的喷发时间。研究表明,岩浆房会将岩浆注入喷发的火山,而岩浆房的活动和其他许多因素一样,会受到上覆材料向下压力的影响。减少或增加沉积物的侵蚀和构造过程可能会改变长时间内的喷发活动
气候系统最显著的多年代际振荡是北大西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AMO)(Kerr, 2000)。AMO周期较长,约为50-70年,这一现象究竟是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亦或只是响应外强迫的表现,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由该校科学家带领的一个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与大陆板块构造运动相关的火山活动可能是过去几亿年来地球气候冷热变化的原因,并解释了为何会有这种周期性波动。
据EurekAlert!:尽管人们的普遍共识是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的相撞促成了接踵而至的物种大灭绝(其中包括恐龙),但新的证据显示,这一撞击触发了更强烈的火山活动,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物种灭绝。
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是过去2500年中北半球气候变迁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众所周知,火山喷发时排放出的各种物质,尤其是气溶胶进入大气层后,会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让地球气候变冷。不过,这项研究首次把树木年轮上记载的数据明确地和冰芯中记录的过去2500年的火山活动记录对应起来。
2013年12月14日,中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着陆于月球雨海盆地北部年青(约25亿年)的玄武岩流上,它随后开启了着陆器就位探测和“玉兔”月球车巡视探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除全景相机外,“玉兔”月球车还携带了其它三个科学载荷,分别是探月雷达、可视-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在正常工作的两个月昼内,它对月壤进行了2次粒子激发X射线谱分析和4次可见-近红外成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