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与气候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213 秒)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9日,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环境与气候变化分委会(以下简称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纽约召开。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席尔瓦分别率团出席会议。
7月28日,二十国集团(G20)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在印度金奈举行。会议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蓝色经济、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土地和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管理等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4日下午在北京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第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丁薛祥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冯德莱恩主席,围绕深化绿色伙伴关系等议题达成广泛共识。我们要落实好双方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湾区滨海大气环境与气候背景站(简称“研究站”),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共建,是南方科技大学获批的首个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站立足大湾区“双碳”政策及广东省应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需求,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海洋碳排放和海洋大气演化过程,开展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海陆源大气交互作用及海气交换等综合观测研究,旨在提高大湾区季风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增强广...
2022年5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获批的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湾区滨海大气环境与气候背景站”建站启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站点位于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西涌),为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气象局共建,是我校获批建设的首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说,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国“第三极”科学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主导地位,“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
近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邵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环境大气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发表题为“Measurement repor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oxygenated compounds to emissions and chemistr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
近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杨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环境健康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题为“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stituents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China: A nationwide modelling study”的科学论文。王伯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张春林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在清洁生产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题为“Should industrial bagasse-fired boilers be phased out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王伯光教授、王好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准确估算地表热通量是气候和空气质量预报的关键,需要在地表模式中进行适当的参数化。我院王雪梅教授团队常鸣博士和合作者应用标杆评估方法(Benckmarking method),衡量和得到了Noah-MP陆面模型的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的差异,研究发现利用基准衡量指标可以触及地表过程的细微差别。并进一步探讨了物理机制组合差异对华南典型亚热带森林(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陆面能量通量模拟的影响,认为在亚热...
大气氮干湿沉降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湿沉降中的有机氮组成占总氮沉降的比例越来越高。最近的降水数据汇编显示,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中位值为29%。其中,在欧洲和亚洲的雨水中,有机氮在总氮中的比例多达25%,在全美降水中总氮的比例为35%~40%,而在开放的海域大约可以占到总氮的40% (Cornell 2011). 然而,大气有机氮沉降的通量始终与排放的量不吻合,其缺失来源值得探讨...
2019年8月6日到8月24日,我院俞鹏飞教授作为“高原大气成分与人类生存环境考察队”的一名科研队员,参加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考察活动。
我校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俞鹏飞教授于2019年8月9日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第一署名论文 (“Black carbon lofts wildfire smoke high into the stratosphere to form a persistent plume”Yu et al., 2019, Science, 365 (6453), 587-590)。该篇论文从2017年北美森林火灾着手...
2018年9月11日,在美国旧金山全球气候行动峰会期间,联合国环境气候与清洁空气协同联盟秘书处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代表颁发了“2018年度气候与清洁空气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治理研究团队与中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和能源基金会和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等机构,因长期推动中国柴油车排放标准法规特别是“中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共同获此殊荣。
2018年6月30日,兰州大学举行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为双聘院士,并担任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校长严纯华,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副所长安宝晟等出席聘任仪式。仪式由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