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理学 海水相关记录269条 . 查询时间(0.244 秒)
奥陶纪是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关键时期,见证过大气氧气含量的阶段性上升和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下降,并记录着海洋动物的爆发和早期植物的登陆。其中,海洋动物多样性的迅速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被称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对此,前人提出多种成因假说,如气候变冷、大气氧化、海平面上升,甚至包括地外因素如小行星分解等。然而,多样性峰值之后的转折及其环境背景机制,却尚未研究。
奥陶纪是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关键时期,不仅见证过大气氧气含量的阶段性上升和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下降,还记录着海洋动物的爆发和早期植物的登陆。其中,海洋动物多样性的迅速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被称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对此,前人曾提出多种成因假说,如气候变冷、大气氧化、海平面上升,甚至包括地外因素如小行星分解等。然而,多样性峰值之后的转折及其环境背景机制,却一直未被深入研究。
水资源短缺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亟需寻找经济和可持续的方法净化海水。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利用太阳能界面集热的方式实现海水淡化,是最有希望获得高质量淡水的方法之一。为实现高效的蒸发速率和光热转化效率,大量研究工作侧重于太阳能蒸发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上,尤其是对宽光谱吸收率光热转换材料的选择。过去,大部分光热转化材料均是围绕等离激元材料、碳材料和半导体材料进行。过渡金属氮化物成本低,可作为一种可替...
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到底是受“气候反馈”还是“构造抬升”控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存在不同观点和激烈争论。其争论的根源在于,到底是什么机制主导着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作为调控长时间尺度大气CO2变化的核心机制,硅酸盐岩风化是争论根源的焦点,而如何有效示踪硅酸盐岩风化又是焦点中的焦点。2012年,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了6800万年以来海水Li同位素(δ7Li)的变化曲线,提出...
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到底是受“气候反馈”还是“构造抬升”控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存在不同观点和激烈争论,大量论文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其争论的根源在于,到底是什么机制主导着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作为调控长时间尺度大气CO2变化的核心机制,硅酸盐岩风化又是争论根源的焦点,而如何有效示踪硅酸盐岩风化又是焦点中的焦点。2012年,Misra 和 Froelich在Sci...
IOCG是铁氧化铜金矿床的英文简称,主要是指一组含大量原生磁铁矿或赤铁矿的铜金(-银-铀等)矿床,其中最知名的为澳大利亚Olympic Dam矿床,其是全球最大的单个铀矿,也是全球重要的Cu-Au矿床。IOCG的概念自1992年被Hitzman正式提出以来一直是矿床学界的热点,但由于其定义比较宽泛而饱受争议。众多的地质和同位素证据显示,大部分富铜型IOCG矿床的形成普遍显示非岩浆流体参与的特征。然...
陈代荣教授团队在海水电催化水分解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海水电催化的主要难点在于强化催化剂表面的抗氯离子腐蚀性并提高析氧反应选择性。合理的构建电催化剂表界面结构成为制备兼具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海水电催化剂的关键。本工作基于溶胶-凝胶法规模化制备了单原子Ir(Ir-SAs)修饰的NixMn3-xO4固溶体基新型电催化剂,在电催化海水电解中展示了优异的OER活性和稳定性。基于Ir1/Ni1.6Mn1.4O4||...
全球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当前海水淡化技术的高碳足迹促使人们寻求一种低能耗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膜蒸馏(MD)利用热量驱动水蒸气通过膜,获得高品质清洁水, 是一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海水淡化技术,同时也是诸多零排放工艺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但MD膜通量低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
摘要:如果太古宙时期海水氧同位素的组成与现在相近,那么根据古沉积物较低的18O/16O的比值(δ18O),可以推断当时海洋温度可达70℃,这与地球早期气候并不寒冷、有液态水存在相吻合。但是,由于新生太阳辐射强度较低(约为现在的70%),地球本应较现今地球寒冷得多、不应存在液态水(图1),这就是1972年由天文学家Carl Sagan和George Mullen提出、但迄今悬而未决的“黯淡太阳悖论”...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火山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二叠纪末大灭绝。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课题组刘鹤研究员联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Kurt Konhauser教授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全球大陆火山岩的平均镍(Ni)含量变化开展研究,指出陆地火山作用是控制地质历史时期海水Ni丰度演化和大气中甲烷含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0万吨海水中才含有1公斤铀,提取难度远超“沙里淘金”。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寻找可大规模实施的海水提铀产业应用技术。但近年来海水提铀由于成本过高受到社会质疑,工程化海水提铀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甚少,更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修鹏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副教授胡嘉镗和李适宇教授在珠江口富营养化引发的海水酸化的形成机制与季节演变规律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学杂志—海洋》,梁博博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修鹏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副教授胡嘉镗和李适宇教授在珠江口富营养化引发的海水酸化的形成机制与季节演变规律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