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照明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结构光照明层析显微成像系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圆盘及其制作方法、结构光照明模式产生装置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利:空域中直接重构结构光照明超分辨图像的快速方法及系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高速多色多模态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及其方法
面向原位结构解析的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ET)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原位高分辨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关键技术。但受限于电子束穿透能力,需要先利用聚焦离子束(cryo-FIB)将细胞和组织样品减薄成200纳米左右的薄片后才能进行cryo-ET数据采集。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可以为cryo-FIB精准制备包含特定目标结构的冷冻含水切片提供荧光定位指导,但是冷冻荧光显微镜的光学分辨能力以及光镜、...
面向原位结构解析的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ET)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原位高分辨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关键技术。但受限于电子束穿透能力,需要先利用聚焦离子束(cryo-FIB)将细胞和组织样品减薄成200纳米左右的薄片后才能进行cryo-ET数据采集。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可以为cryo-FIB精准制备包含特定目标结构的冷冻含水切片提供荧光定位指导,但是冷冻荧光显微镜的光学分辨能力以及光镜、...
多焦点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multifocalstructuredilluminationmicroscopy,MSIM)能在50μm的成像深度内和1Hz的成像速度下实现两倍于衍射极限分辨率的提升,相比传统的宽场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具有较大的成像深度和层析能力,更适合应用于厚样品的长时程三维超分辨成像。然而,MSIM存在成像速度慢、图像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场复用多焦点结构光照明...
近20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SIM)等技术在众多课题组的努力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由于成像速度快、光毒性小、无需特殊荧光标记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活细胞成像中最受欢迎的技术手段。近期,苏州医工所李辉课题组围绕着结构光照明超分...
众所周知,直接观察的光学显微镜对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药理学等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理论上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较长时间以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SIM)等技术在众多课题组的努力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周圣明研究员领衔的透明陶瓷课题组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在白光照明用红色荧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欧洲陶瓷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近日,在北京大学第二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工学院再获佳绩,李美琪、李雅宁两位同学的合作作品荣获五四青年科学奖特等奖,显示了工学院学生杰出的科研探索能力。李美琪同学和李雅宁同学分别为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三年级和一年级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偏振超分辨成像领域的研究,导师为席鹏教授。他们的作品《偏振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提出了将偏振显微成像和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相结合的偏振超分辨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技术,在...
2017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非线性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进行了验收。该项目由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生物物理所在2014年联合申报,其中苏州医工所作为研制单位,生物物理所作为用户单位。研制工作由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李辉课题组具体组织实施,2016年9月李辉课题组将研制的非线性SIM超分辨显微镜送至生物物理所...
近日,我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辨成像创新团队与中科院动物所杨星科团队合作,成功将研发的结构光照明显微镜应用于微小动物的快速高分辨三维形态复原,为生物演化、分类(科)、外来物种鉴别等生物形态学深入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科研证据。该研究成果于2016年6月正式发表在Frontiers in Zoology杂志上,我所但旦博士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以“高效氮化物半导体白光照明材料及芯片基础问题”为主题的第360次香山科学会议2009年11月19-20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甘子钊教授、清华大学周炳琨教授、山东大学蒋民华教授、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研究员、南京大学郑有炓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