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骨骼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392 秒)
广州地化所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组肖杭芳博士研究生和邓文峰研究员等与天津大学陈玖斌教授、厦门大学石拓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郑新庆博士等合作,对采自于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滨珊瑚骨骼进行了月分辨率δ66Zn分析,将δ66Zn组成与该珊瑚生长时期的各种器测环境因素(包括海表温度、径流量、叶绿素浓度和日照强度)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珊瑚骨骼δ66Zn变化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对采自南海北部三亚湾鹿回头礁区...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对已知最古老的蜕皮动物(有吻突动物)化石及其遗蜕(该动物蜕下来的旧表皮)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蜕皮和几丁质表皮形成的关键遗传、理化特性应该在5.35亿年前就出现了。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寒武纪初期有吻突动物外骨骼的网状结构指示其表皮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期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西北大学-里昂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王邓,通...
现生的犀牛和貘虽然从外形上看差异明显,但无论是分子生物学还是古生物学的证据都支持了两者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者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构成了角形类。最早的貘在早始新世最早期就开始出现,而最早的犀通常认为在中始新世早期从貘的一支演化而来,之后又迅速分化出蹄齿犀、两栖犀、巨犀和真犀等类群。在从貘到犀的演化过程中,貘犀(Hyrachyus)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过渡类型角色,在涉及到犀超科的系统发育分析中,...
日本北海道穂别博物馆2017年4月27日27日公开日本最大的白垩纪草食恐龙化石,这具化石还可能是新的物种。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报导,日本北海道鹉川町穂别博物馆27日宣布,确认发现日本最大的完整恐龙化石。这批恐龙化石自白垩纪(7200万年前)的地层挖掘出,为大型草食性恐龙,属鸭嘴龙科,头部至尾部长约8米,高约3.5米,可能是鸭嘴龙科恐龙的新物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研究发现,与黑猩猩以及已灭绝的人类物种相比,现代人的骨骼相对较轻而脆弱,这大概是12000年前人类从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后变得“懒惰”,身体活动大幅减少所致。
显生宙棘皮动物骨骼均由高镁方解石组成,其骨骼的Mg/Ca比受海水Mg/Ca比、古海水温度、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以华南扬子区下奥陶统棘皮动物海百合化石为主要测试对象,通过能谱仪及波谱仪等微区原位分析方法,获得其骨骼可靠的Mg/Ca比. 化石骨骼显微构造和化学成分特征表明,扬子区下奥陶统海百合茎化石骨骼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弱,依旧保存有与壳体原始矿物有关的Mg含量特征. 测试结果显示,根据棘皮...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件第六章碳酸盐岩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
2011年7月23日,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专家组在京召开“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仿生研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所有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北京时间2010年4月23日消息,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大约3000万年前,一种相貌奇特的蠕虫钻进死亡鲸鱼的骨头里。现在科学家首次发现这批上面布满虫洞的鲸鱼化石。
华中农业大学沉积岩石学课件第六章碳酸盐岩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六章 碳酸盐岩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组分。
对我国陕南和滇东早期骨骼化石研究表明, 晚前寒武纪末至早寒武世是地球生物矿化作用急剧变化时期. 以Cloudina 为代表的晚前寒武纪末骨骼化石, 表现出叠锥套合结构, 有机质成分高, 壳变异大, 具明显塑性变形等特征. 早寒武世骨骼化石大量涌现, 分布广泛, 磷质、钙质和硅质骨骼生物群形成. 以软体动物为例, 早寒武世骨骼化石微细结构出现分异, 现生软体动物壳质结构的主要类型柱状结构、交错结构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英国一位5岁小女孩在与家人挖掘骨骼化石时,竟意外地发现冰河时期披毛犀(woolly rhinoceros)的一断寰椎骨化石。
2008年8月,《美国科学院院刊》在其网络版先行发布了题为“发现于柴达木盆地的骨骼超常粗大的鱼化石及其与干旱化的联系”一文。该文是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弥曼院士领衔的中美古生物学家们合作研究的成果。这篇文章超越了传统的古生物学研究,把化石鱼类和现代鱼类的系统学及生理学方面的现象与古环境研究联系起来,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岩石圈过程对地表过程影响的又一实...
珊瑚骨骼生长有年、月、日周期,能够当作古生物钟来记录地质历史。块状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年周期的发现对后来的珊瑚古气候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又发现世界各热带海域的珊瑚存在多种多样的骨骼密度变化模式,起先常从珊瑚的生长环境中寻找骨骼密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但是没有成功,从80年代后期,部分学者试图从珊瑚骨骼构架本身出发、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骨骼密度条带之间的关系来探求骨骼密度变化的机理,并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