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工业大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71 秒)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柔性电子学”本科专业,标志着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
课题组介绍:王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物理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物质基本结构,重味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问题(CP破缺);目前还从事生命科学、理论生态学和复杂系统、博弈论、合作及与进化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物理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
2023年10月20-23日,第七届“光电子、材料与能源”国际研讨会(iSOME-2023)在南京成功举办。黄维院士、彭孝军院士、冷劲松院士、刘小钢院士、申泽骧院士等来自海内外的70余名院士、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由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npj Flexible E...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研究领域面向学科前沿、产业应用和国防需求,以形成从信息材料、工艺、器件、电路到系统的完善科研体系为建设目标。承担的科研任务来自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展装备部等部委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近五年来,依托微电子学院,在“微电子学”和“微波技术”交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研究特色。学院为该学科方向配备有万级超净间,常见的主要微电子工艺设备和半导体特性表征设备,建...
2023年9月5日上午,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与乌兹别克斯坦阿里福夫等离子体和激光技术研究所通过线上会议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阿里福夫等离子体和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Ashurov Khatam教授、研究员代表Vakhobjon Kuvondikov博士,学院院长陈永华教授、副院长秦天石教授、教师代表李荪荪教授等出席签约仪式。
数值算法是电磁仿真软件的核心技术。电大尺寸目标电磁分析存在内存需求多和计算量大等难题。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杜平老师研究小组近期针对大规模阵列问题电磁特性仿真提出了数值算法。针对大规模阵列与任意物体组成的复合体电磁散射分析,提出了混合宏基函数法。与传统低阶基函数法相比,该方法的未知量显著下降。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一个位于任意形状物体附近的大规模周期阵列电磁散射,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其...
导师简介:王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导。长期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目前在物理学和生态、生命科学等交叉领域开展生命集体行为的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和人类合作行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理论物理学、理论生态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高质量的研究工作完成和发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现因工作需要,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李义丰,男,1976年出生,吉林松原人,九三学社社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超声无损检测应用、声学人工结构设计、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先后在《Applied Phy...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09)包括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4个二级学科,应用物理系于2005年获得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相应的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前身是半导体器件物理)在1986年已经获...
杨庆新,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河北省科技厅厅长。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材部咨询专家、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理事、ICS 中国分会主席。研究方向:从事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与磁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973 前期研究专项、国家8...
团队介绍,生物化工研究所拥有校级创新团队一支,学术带头人为吕晓龙教授,共有6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导师。研究所主要围绕废水资源化、高盐度水处理、海水淡化与资源化、零排放技术等方向,开展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脱气、膜曝气与生物膜过程等相关研究。研究所内的研究生由团队成员共同指导,课题方向、研究工作与进度等由团队统一安排。个人简介姓名:高启君 出生年月:1974.11 籍贯:山东临沂技术职务:...
刘福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电磁计算学会ICS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和永磁设计及应用。
王博文,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美国《J.Appl.Phys.》杂志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约审稿专家。先后到德国阿伦工业大学、韩国电气技术研究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和稀土永磁振动发电技术。
汪友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工学院和福州大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省部共建实验室主任。目前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节能应用技术分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程电磁场与...
陈福义, 男, 1966年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光通信研究》特约编委, 美国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JNN)和韩国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ETRI)通信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通信评议专家。本科和硕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