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革命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宝库。列宁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出发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这是他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机会而采取的一种灵活战略。
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对西南袍哥进行了积极的联络和发动,吸收袍哥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运动袍哥策反滇黔新军,依靠袍哥开展武装斗争;在辛亥西南光复中,袍哥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其固有的缺陷和陋习也不断暴露,给西南辛亥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西南光复后,随着西南当局对袍哥态度的转变,西南袍哥很快从兴盛转向衰落,其性质也开始发生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
马克思把“革命”的社会经济内容规定为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把“革命”的政治内容规定为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并且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作“社会革命”的两项内容。对于革命的形式,“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1]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把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归之为“社会革命”的范畴。按照这一观点, 20 世纪的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渐进的社会革命的时代。而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积累机制、阶级斗争以及不同政治力量通过政府发挥的作用是驱动变革的动力机制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从这一社会革命的角度, 人们可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现象, 包括社会民主党的历史作用, 有一个多层面的理解。
本体论旨在寻求“何以可能”的根据;寻求“什么”何以可能,构成特定的本体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的三重内涵:把本体论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实现了本体论理论内容的变革;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实现了以唯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实现了本体论与“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旗帜网 《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文章对恩格斯晚年所写的《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的导言》这一光辉著作肆无忌惮地进行歪曲、篡改,妄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改变了早期的革命观点,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鼓吹“只有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谢韬诽谤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修正主义...
最近,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谢韬先生,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上发表了《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引起了大家的愤慨。谢韬可以算得上是我国资本主义改革派中一员“勇将”了。因为他自告奋勇,代表一些资改派,以挑战的姿态,站出来说了别人不敢讲的话。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1895年3月6日...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7年第1期恩格斯为《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分析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变化,告诫无产阶级在不利的条件下要避免同统治阶级进行决战,应该利用议会讲坛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无产阶级,争取群众、积聚力量,为将来的决战作好准备。恩格斯写的《导言》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思想,相反,他一直反对机会主义对他的《导言》断章取义、肆意歪曲。
文章来源《天府新论》 2000年05期本文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由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两部分构成的政治革命观。 作者单位:(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9;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副编审,四川成都 610017)
文章来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04期 【摘要】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如果能,何以能?道路何在?这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容回避、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在他晚年的《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运用历史辩证法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则;必...
文章来源《青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恩格斯晚年的革命斗争战略大转变,就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分析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文章来源《前沿》2004年06期 【摘要】 十月革命后 ,俄共 (布 )党该如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基本形式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不仅为俄共 (布 )的长期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作者简介:王力军(1955-...
2 0世纪初 ,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歪理邪说 ,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 ,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 ,不愧为 18世纪末法国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革命家的同志 ,他们的纲领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认为它已融入世界革命的潮流 ,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 ...
列宁的革命观强调的是政治革命 ,它力图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改造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而葛兰西则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革命 ,它以激发无产阶级的内在潜能和首创精神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它们是适应两种不同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中是相互补充的。二者的结合 ,对于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