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 波谱分析 质谱分析 热谱分析 色谱分析 光度分析 放射分析 状态分析与物相分析 分析化学计量学 分析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分析化学 分子科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413 秒)
化学反应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是个黑盒子:反应物混合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产物就出来了;反应物知道,产物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却不清楚。从反应物到产物,中间通常会经过分子的碰撞,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断键的重组与异化,形成各种相对不稳定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是反应进程阶段性的产物,是理解整个反应机理的关键。然而,由于中间体只是过渡结构,它们的存活寿命一般很短。常规的分子结构解析手段如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等由于自...
张志凌,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生物电分析和纳米生物医学传感)。1997年7月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11月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提前留校工作,2003年10月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NS)进行一年的博士后工作,2005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生物电分析和纳米生物医学传感等方面的研究。2...
曾百肇,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电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器。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本科),1989年和1992年在该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7月以来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间,于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在加拿大McGill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袁必锋,教授,专业方向:生物分析化学(Bioanalytical chemistry)/ 色谱-质谱分析。核酸是细胞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持对于细胞正常的生存、生长、繁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体内部的因素都经常会导致核酸分子的损伤。核酸损伤与基因突变、细胞寿命、衰老、肿瘤发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分析、鉴定核酸...
袁荃,教授,专业方向是分析化学。代表性成果有Near-infrared Light Mediated Imaging of Latent Fingerprints based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Targeted Bioimaging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Nanoplatform Using an Aptamer-Guided G-Qua...
王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6月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南京大学博士后。1996年7月至今,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
童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有天然生物材料有机/无机多级构造的原位研究及仿生组装,有机模板调控的生物活性骨水泥原位增强研究及其生物学评价,生物传感器用于生物复合材料中模板诱导无机晶体的研究等。
唐宏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1987.9-1997.6就读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91、1994、1997年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7-1998.11在华侨大学应用化学系任讲师。1998.12作为引进博士调回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工作。2000年-至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教授(其中,2007年-至今,分析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2005....
庞代文,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首批人选(第一层次)(2013年)、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纳米研究”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新型生物医学探针技术基...
刘志洪,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生物分析。主讲本科生《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主讲研究生《现代分子光谱》及《分析化学进展》。
黄卫华,男,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5年3月到2006年3月在法国巴黎高师(ENS)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6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11月晋升为教授,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单细胞分...
胡继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析化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有气藏相关的特异性甲烷氧化菌的拉曼光谱研究及其在天然气气藏现场、快速勘探中的应用,铅锌矿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上消化道癌症原位早期诊断激光拉曼光谱系统的研制等。
何治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分子光谱分析及纳米传感器。主要从事分子光谱分析及纳米传感器方法与技术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其中1项为美国专利。讲授本科生《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及研究生《现代分子光谱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等课程。
冯钰锜,教授,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科学学报》编委。专业方向是分析化学。
周晓东,副教授。专业方向是分析化学。承担项目与课题有药物控释的微流控芯片激光热透镜检测研究,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上消化道癌症原位早期诊断激光拉曼光谱系统的研制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