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艺术传播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艺术传播 对话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54 秒)
我觉得艺术史最终是关于艺术语言的历史,否则和一般的历史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会区分文学史、电影史、美术史,因为它们是建立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语言上面,虽然它们可能在同一时间段中所关注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但却不可以从相同的角度去评论,否则就可以把它们简单的统称为人类文化史了!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当评论文章谈到艺术家对哲学思想、人类命运的关注时,就把他标榜为一个圣人,那他艺术语言的价值在哪里?难道...
1989年以后,肖鲁和唐宋都到海外居住和活动,似乎此事已成定论。中国美术馆的枪击事件也就成历史尘封,不再被人提起。但富有戏剧性的是15年以后,作者肖鲁突然站了出来,拿出第一手材料,才揭示这件事的真相,还美术史一个清白。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在海外的走红,新的新闻点不断成形,这期间所发生的曲折复杂故事以及主人公心理路程,简直可以写一部小说,作为她个人的私事,不是本篇文章的内容,好在肖鲁正在准备向社会公开,...
高名潞先生,我这个梦彻底地醒了。那无可挽回的结局是我今天的觉醒,我又找回了我自己。对“枪击事件”的再认识,使我真正开始面对我自己,我不再是生活在那个自欺欺人之中的肖鲁,在我敢于面对自己这段情感历史的同时,我也真正敢于面对“枪击事件”这段历史。高名潞先生,我不是一个史学家,但是我在想,历史是由人构成的,而对历史的再认识也应该是对人在所处历史中的再认识,当然这不可能排斥主观的偏见,但是好在这段历史离我...
2004年4月,我发现了“关于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说明”的许多遗漏问题,所以我采访了一些当年与这件事情相关的人,并做了一些补充(刊登于《艺术家茶座》总第二缉),后来又做了一次补充(刊登于《天涯》杂志2005年5月),第二稿“关于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说明”的修改稿,我寄给了栗宪庭先生(见2005年10月14日“美术同盟”栗宪庭所提供的附件2:肖鲁给栗宪庭的信件...
此书是有感于国内艺术批评理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情况而作。你知道,20世纪曾有“批评的世纪”之称。在文学批评中,自从钱钟书先生率先绍介西方现代批评理论以来,继作不断。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法国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新殖民文化批评等等,已成蔚为大观之势。相比之下,艺术批评就差得太远。艺术批评本为是艺术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史当然因为有范景中先生的努力而成一定规模,批评理论这一块好像还没有人做过。而要想了解西...
张晓剑:我觉得,如果把日益功利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你的学术经历看起来有那么点传奇色彩。你大学读的是国际法,拿的是法学硕士——你知道这个专业的文凭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可是你学术生涯的真正起点却是艺术批评,这从你总结式的《艺术与哲学:十年论集(1993-2003)》一书中可以看出。在此书的第一、二部分里,你收录了书法批评以及与当时的美术理论界论战的文章。可见,你舍弃了法律,反而把艺术当作了自己的"专业"...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最具有创造性的同时也 就是延伸得最边远的艺术总是达到这样一种地步, 以至于叫人看来它们仿佛与那些原先被认为是艺术的东西毫不相干似的。 (英)爱德华?路西-史密斯 甲:多元时代没有全能的批评家,无论他多么博学多才,也有他无法逾越的“视界”。每一个批评家只能在他熟悉的有限范围内工作。如果他以为他手中握着一把可以度量所有艺术的“万能尺”,那他就难免受到历史的嘲弄。企图以一个恒定的批...
作品《对话》的署名权之争,并非是社会媒体以及资深评论家的疏忽或工作不认真造成。因为从现有资料看,很容易发现在展品的标签上、在大量发行的宣传品目录里、在收件登记单里,作品的署名就是肖鲁⑴。大展策划组的成员们不会不知道这一切。海外的媒体基本不怀偏见地如实报道,而国内媒体却是一边倒地加进一位男性作者。更因为批评家的权威性结论和评述,使这件本来很明白的事件变得模糊而复杂。今天时过境迁,谈论这个展览早已没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