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容器相关记录404条 . 查询时间(0.146 秒)
2024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吴明铂团队合作,在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出适用于3D打印的高质量无添加剂石墨烯油墨,研制出高集成密度、高输出电压和高电压密度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教授团队合作,在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高质量无添加剂石墨烯油墨,研制出高集成密度、高输出电压和高电压密度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本草物质科学研究室(2800组群)陆瑶研究员、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马普所微观结构物理研究所冯新亮教授合作,在高集成度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图案化粘附性基底诱导电解质定向沉积的新策略,实现了在大面积、高集成度、超小型化微电极阵列上的电解质高效、快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争东副教授通过引入刚性苯基和柔性醚化亚甲基侧链,制备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环氧薄膜,为高性能聚合物薄膜电容器的材料设计提供了思路。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科学与技术》上。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国文和韩方明团队,与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魏秉庆合作,在前期基于结构一体化三维互连碳管网格膜的高性能滤波电容器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类似“俄罗斯套娃”结构的多壳层同轴碳管的三维互连阵列,进而将其作为对称型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构建了新型滤波超级电容器。类套娃结构的多壳层同轴碳管阵列在提高电极面积和比电容的同时,不影响电解液离子的传输速...
202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联合大连交通大学教授王韶旭团队,在低温高压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开发出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邵涛团队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提升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获进展。基于该团队在气体放电机理、参数调控及材料改性应用等方面的积累,该研究通过气体放电驱动准分子深紫外光源,在常压空气中辐照商业电容器薄膜,仅一步处理显著提升薄膜击穿电场、储能密度等性能,对突破国产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月5日,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邵涛团队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提升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获得新进展。基于团队在气体放电机理、参数调控及材料改性应用等方面的长期积累,研究通过气体放电驱动准分子深紫外光源,在常压空气中辐照商业电容器薄膜,仅一步处理显著提升薄膜击穿电场、储能密度等性能,对突破国产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完成的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关键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在青岛通过了由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等9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关键电极的量产技术开发,促成了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完全国产化,打破技术壁垒,解决了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的难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近日,《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团队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该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实验室,通过长期的深海原位实验揭示冷泉沉积物中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冷泉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繁荣稳定的缓冲器(“电容器”),展示出深海原位实验室在冷泉化能生态系统研究中的潜力。
2024年1月30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鑫研究团队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实验室,通过长期的深海原位实验揭示冷泉沉积物中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冷泉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繁荣稳定的缓冲器(电容器),展示出深海原位实验室在冷泉...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推广,对储能密度高、工作温度高、工作电压高、温度稳定性好的电容器的需求日益增长。2024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提高铅基 (PbZrO3)、钛基( (Bi0.5Na0.5)TiO3和 BaTiO3) 和铁基 (BiFeO3)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储能性能。然而,铌酸钠作为研究最广泛的无铅反铁电材料之一,铌酸钠基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202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大连交通大学王韶旭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温高压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金属掺杂的功能化介孔炭合成方法:在酚醛树脂类反应中加入含杂原子的无机酸,得到功能化的初级改型酚醛树脂。在酸性条件下,该前驱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自组装的方法得到具有介观结构的复合材料,其有序度由前驱物的比例及表面活性剂的量来调变。该复合材料经过惰性气氛下焙烧、高温碳化后最终转化为一系列非金属掺杂的介孔聚合物和介孔炭。这种液相自组装的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等特点,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