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稻田生态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224 秒)
2022年5月3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建洪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A novel magnetic double MOF 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for removing azole fungicides economically and efficiently”为题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磁性双MOF吸附材料并...
稻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源和土壤有机碳氮库,稻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和土壤固碳一直是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全球气候变暖与碳达峰、碳中和双重背景下,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同时实现固碳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
气候变暖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多的光热资源,有利于传统单季稻蓄留再生稻,这不仅增加水稻总产量,还可能改变单季稻田的CH4和N2O排放特征及排放强度。我国西南丘陵山区常年淹水稻田CH4减排潜力大,但通过排水控排CH4可能导致水稻减产。覆膜栽培下连续10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较传统栽培不仅改变稻田持续淹水的耕作旧习,还能避免季节性干旱带来减产风险,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同时显著减少稻季灌溉用水和CH4排放量...
2021年12月9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7号]课题进行了验收。
2021年12月9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7号]课题进行了验收。该项目在传统的稻田生态系统中融合先进生态核心技术,从传统的单一问题攻关转换为系统研究与示范,提出多目标、多情景、多层次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示范基地,把种养模式的各项配...
2021年6月1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1〕18号),公布了114项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推荐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技术、池塘养殖水质调控与尾水生态治理技术、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等3项技术全部入选。
汞是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物,而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之一。甲基汞易于在水生食物链生物富集和放大,因此食用鱼肉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日本的水俣病就是食用鱼肉导致的甲基汞中毒事件。同时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汞,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传输进行全球循环,因此环境汞污染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旨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汞使用和排放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已于2017年8月生效。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团队以贵州省不同汞污染类型(花溪—背景区、垢溪—土法炼汞区、四坑—废弃汞矿区)的稻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稻田表层土壤和水稻根际土壤,采用特定微生物促进/抑制剂添加实验结合单一富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202Hg2+和CH3198Hg+),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汞的甲基化速率和去甲基化速率,研究了不同污染类型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去甲基化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图 1)。
2019年9月30日,由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主持的省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工程“稻田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鱼台大米品牌建设”项目启动会在鱼台召开。省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段忠岭、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赵海军、省水稻所副所长周学标、济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徐西胜、鱼台县副县长李清霞、鱼台县科技局局长杨景春、农业局局长张永强及项目研发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
2017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提质增效”系列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先进技术与仪器在土壤学中的应用,以及土壤物质循环的微观机制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笔锋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谭文峰教授以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亚热带生态所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学生参加。
2017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会。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稻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2013bad11b02)通过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周胜研究员的结题汇报并进行了质询,经过审阅相关材料及认真讨论,认为该课题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并且验收材料完整、详实、规范,符合验收要...
2014年3月29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稻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升高的高应答机制及其可持续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CB954500)项目启动会在南京土壤所召开。该项目由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朱春梧博士主持。项目责任专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张国成研究员,大气物理所王斌研究员,江苏省科技厅蔡永兵副处长、孙彦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张鸿翔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
2011年3月15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通过了课题验收。专家组由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组成。 该项目针对农业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农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围绕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的重要理论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氟虫双酰胺(NNI-0001)及其代谢产物(NNI-des)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吸附剂(PSA)净化,UPLC-MS/MS检测。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 mg/kg和0.001 mg/L,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2×10-13和3.1×10-...
为评价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收支状况,2008~2009年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稻田生态系统的CO2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表明:在生长季,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总体表现为负值,为CO2的汇.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净吸收CO2的量大于夜间呼吸释放CO2的量.水稻拔节到乳熟阶段吸收CO2的效率以及分蘖至抽穗期CO2的净固定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