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氮素相关记录98条 . 查询时间(0.636 秒)
本发明涉及作物营养管理和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作物非根器官氮素吸收及其氮营养贡献的方法,具体包括作物田内设置隔离微区后种植作物;作物喷施氮肥前,在隔离微区内铺设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叶面喷施浓度为0.5%?0.75%的 15 N同位素肥液;移出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并称重,计算 15 N同位素肥液喷施前后高分子吸水树脂层质量差值m;将质量为m的且浓度与 15 N同位素肥液相等的 14 N肥液补灌入隔...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氮素营养与适应学科团队介绍。
近日,《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简称FASE)出版了2022年第3期题为“氮素研究进展:从土壤到植物,再到环境”的专辑。本期专辑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系统分析系Wim de Vries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和袁力行教授进行组稿,共邀请15位氮素研究领域的领衔专家,从植物、土壤到环境等不同尺度,分享他们在氮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观点。围绕氮的利用与转换、氮的管理、氮对环境和气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指数定量评价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生产能力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比例的变化规律,提出夏玉米营养生长过程中最优氮素生产能力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比例,为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研究前沿》)。
2021年10月15日,国际氮素协会(INI)东亚中心主任巨晓棠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邹建文教授、北京大学周丰副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潘月鹏研究员、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宋康研究员等专家及团队成员来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实验站,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低碳农业研究团队开展了学术交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国内27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依托“云上智农”直播平台,共同发起线上科普直播活动。本次活动的直播嘉宾来自国内29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重点介绍关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临界氮浓度(Nc)是在一定生长时期内获得最大生物量时的最小氮浓度,对实时了解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避免肥料浪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高温胁迫下设施番茄植株氮素运营规律,确定番茄临界氮浓度,以番茄品种“金粉一号”(Jinfen 1)为试材,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Venlo型温室开展高温和施氮量双因素全面试验。设置昼温/夜温4个温度水平,即T1(25℃/15℃,CK)、T2(30℃/20℃...
水分和氮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在干旱和土壤贫瘠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受到水分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因此,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及根系形态的影响可以为玉米栽培中水氮的高效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试验,在中度水分胁迫(W1,40%~50%田间持水量)、轻度水分胁迫(W2,60%~70%田间持水量)和充足供水(W3,75%~90%田间持水量)三个水分处理下设置...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波及团队依托紫色土坡地农田养分平衡长期试验,利用紫色土大型坡地Lysimeter,系统开展了长江上游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水氮耦合循环过程、通量、环境效应与生态调控机制研究。2019年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关于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修正清单,并引用了朱波、汪涛发表在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
【目的】 实现图像氮素营养诊断需要关键指标的确定和建立快速处理海量图像数据的模型。本研究筛选了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和部位,优化了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并比较了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两种建模方法对养分诊断的可靠性,为利用计算机视觉虚拟技术快速精准判断作物生长营养状况、反演生长过程提供思路和方法。 【方法】 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 (N) 水平:0、...
【目的】土壤氮素供应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确土壤氮素供应特性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油菜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油菜氮素吸收规律,可以为油菜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同田对比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两种轮作方式,即水旱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和旱地轮作 (棉花稻−油菜轮作);副处理为氮肥 (N 150 kg/hm2) 施用季节。每种轮作方...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苏以荣团队以13C-水稻秸秆为碳源,研究了水稻土0-1cm和1-5cm土层中微生物代谢产物(氨基糖)对氮素((NH4)2SO4)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添加无机氮能够显著增加0-1cm土层内微生物利用外源碳合成的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的含量,而在1-5cm土层中并没有类似结果。培养前期,微生物利用外源碳合成的氨基糖在1-5cm土层显著高于0-1cm...
[目的] 针对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生育期土壤水分调控对河西地区春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期探索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土壤水分调控模式。[方法] 以春小麦‘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根据前期的滴灌施肥试验,施氮量为N 180kg/hm2,在春小麦生育期设置5个土壤水分下限(W1、W2、W3、W4和CK)控制水平,研究生育期土壤水分调控对河西地区...
[目的]氮素和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两者交互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典型草本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添加氮0(对照)、2.5 g/(m2·a)(低氮)、5.0 g/(m2·a)(高氮)三个...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部分分隔、完全分隔)。[结果]接种FM的玉米、大豆根系均有一定的侵染,菌根侵染率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最低。间作根系的分隔处理对玉米和大豆的菌根依赖性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