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大地电磁相关记录99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2023年7月至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支持下,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的地方,通过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整个剖面长度近100公里,共有16个接收测点,取得了质量较好的电磁数据。这次实验标志着我国在复杂的深海地形条件下,大功...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因其对不同物性的反映灵敏程度不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联合反演是指在反演时同时采用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基于物性关系或者结构关系构建同时满足多种观测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减小单方法反演多解性,提高反演精度。
自古近纪以来的印度-亚洲板块的汇聚与碰撞创造了当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促成了高原地表的两种独特的变形构造,即南北走向的正断层系统和北西/南东向的共轭走滑断层系统。关于这两种构造系统的成因,学界在过去几十年提出了许多构造理论,但在其背后的确切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方面仍未获得共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鑫和合作导师、研究员白登海等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向的岩石圈精细电性结构图像(图2b、图2c);结合岩石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定量约束中下地壳的流变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中下地壳内存在由高温部分熔融引起的高电导率异常(C1)的现象,可能代表了来源于高原中央的弱物质流;楚雄盆地壳内存在的显著高导异常(C2),无法完全用壳内部分熔融解释,需...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GPS和地质研究均表明藏东浅部物质正围绕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但人们对高原深部物质的变形和运移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在诸多动力学模型中,强调中下地壳塑性流变的地壳流模型(crustal flow)由...
大地电磁观测数据中的相位超象限现象可以由不同的电性结构产生.本文在已实现大地电磁三维任意各向异性有限差分正演的基础上,以具有上下结构关系的三维各向异性模型为例,分析各向异性体的规模以及参数变化对阻抗相位的影响.在下部各向异性体规模明显大于上部各向异性体或表现为层状特征的情况下,上部各向异性体在两个水平方向上的尺度差异较大,可以看作准二维体时容易发生相位超象限;当上部各向异性体在两个水平方向上尺度相...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空间压缩技术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大地电磁三维反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小波变换将待反演的空间域模型参数映射到小波域进行反演,获得小波域更新模型后再通过小波逆变换得到空间域反演模型.由于小波变换具有压缩特性和多尺度分辨能力,本文反演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演分辨率.为了提高反演效率,我们针对基于L1范数的模型约束求解不易收敛的反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粗糙度的简单...
针对天然大地电磁场信号在人文活动密集地区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两个同步测点天然电磁场时间序列之间的单位脉冲响应,合成本地点受干扰时段的数据,从而去除大地电磁噪声.首先,选择高信噪比时段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估算本地点与参考点之间的单位脉冲响应,再根据卷积定律,结合参考磁场合成本地点的磁场和电场.最后用合成数据替换含噪声时段数据,实现时间域去噪.实测高信噪比数据和含噪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
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刚石矿产地之一,前人在该区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找矿方法一直没有突破。本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对已知的金伯利岩矿区进行试验,探讨AMT技术在金伯利岩矿区深部探测的应用效果。针对30号金伯利岩岩管区布设了5条剖面,结果显示岩管呈低阻反映,异常明显。结合地质资料,初步推断该区断裂、成矿带和低阻异常展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对今后瓦房店地区...
1631年在湖南省常德市以北约10km的太阳山凸起区发生的6 3/4级地震是华南地块内部影响范围最大的1次破坏性地震;随着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规模的扩大,需要进一步探查该次历史地震区的深部孕震环境和发震构造。2014年跨过太阳山凸起沿3条剖面开展了76个测点的大地电磁观测,资料处理采用了远参考道、"Robust"、阻抗张量分解等技术。依据3条剖面的二维反演结果,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
中亚造山带东段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多重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不仅改造了地形地貌、岩石圈结构,同时也改造了软流圈分布,因此对软流圈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了揭示复杂多重构造体系下软流圈的分布特征,完成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约1800 km长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研究发现:中亚造山带东段岩石圈内部存在多处低阻异常,地表多...
了解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对获得郯城大地震的发震原因有重要的作用。在距离该震中20km远的南侧位置,布置了1条大地电磁剖面。剖面长度约50km,由17个测点组成,点距平均3km。观测采用十字形布极,测量时间为20h。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高斯-牛顿反演理论对TE+TM模式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剖面地壳范围内的电性结构。分析认为:剖面域郯庐断裂带由5条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依次编...
了解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对获得郯城大地震的发震原因有重要的作用。在距离该震中20km远的南侧位置,布置了1条大地电磁剖面。剖面长度约50km,由17个测点组成,点距平均3km。观测采用十字形布极,测量时间为20h。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高斯-牛顿反演理论对TE+TM模式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剖面地壳范围内的电性结构。分析认为:剖面域郯庐断裂带由5条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依次编...
电性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壳和上地幔范围内,对观测电磁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地电磁法能够探测大范围深部电性结构并反映其各向异性特征,但目前关于该方法各向异性二维正反演的研究还有待加深。利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法求解对角各向异性情况下大地电磁正演控制方程,既有利于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构造的建模,又便于模拟包含多种尺寸结构的地电模型;网格的自动细化可避免人为网格划分导致的计算误差并可提高计算效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