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文学 传播相关记录6855条 . 查询时间(0.567 秒)
2023年10月24日,为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简称“会计中心”)组织的“‘会计学+传播学’交叉学科座谈会”在成枫楼5楼5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邱红峰教授、郑龙钊博士研究生、邵镭雨博士研究生、黄柄瑞博士研究生,会计中心主任刘峰教授、熊枫副教授、申屠李融助理教授、陈璐助理教授,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李茂...
学界一般认为,施拉姆访华是中国传播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西方“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从一开始就难以脱离西方理论的影响,在较多问题上形成了“西方理论+中国经验”式的研究路径。反思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打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的二元框架,进而探寻本土化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与方向,对于构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学学科发展应当聚焦人文主义传统,通过对话中国历史文化提炼“本土化”的传播理论;应...
智能传播对个人信息环境、平台及社会信息环境的构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包括信息环境的封闭、失衡、失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多元主体之间的价值观与利益冲突,相关的伦理研究需要在具体情境或互动网络中厘清不同主体扮演的伦理角色。智能传播带来了人机协同、人机交流等新的人机关系,这些关系也包含着新的伦理问题,既涉及人的伦理,也涉及机器伦理,虽然机器伦理的构建最终要以人为本,但也需要用对称的思维...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设立于1976年的中文系。长期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培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专业基础、大胆的创新精神和强劲的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凸显各专业特色,形成重人文、厚底蕴、强实践、求创新的总体办学特色,现有中文系、广告系、新闻与播音系3个教学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传媒类专业。
2023年9月14日上午,由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讲座(总第1150场)”在东荣大厦十楼1004室举行。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韦路教授进行了题为“A...
2023年9月5日下午3点,部校共建新闻讲堂“中国之道的国际传播国际发展视角”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十楼会议室举办。本场讲座由教育部区域国别基地北外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琛老师作为主讲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鸣筝老师作为主持人,采用线上会议直播与线下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向会议室现场以及线上各地的近百位师生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
韦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重要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
大众情绪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框架效应”,即人们会基于社会公共价值、集体记忆、固化的情绪反应在公共事件中形成优先唤起的趋同性的集体情绪表达和道德评判。与个体情绪的产生机制不同,大众情绪不是简单的个体情绪的叠加,而是通过大众情绪传播框架的筛选,将典型的媒介中呈现的个体情绪汇流后,使其具备群体情绪体验代表性和价值判断代表性后形成的。大众情绪传播框架使大众情绪传播具有趋同性,当正面情绪被唤起和传播时,...
刘俊阳系副主任,副教授。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美国玛瑞埃塔大学和丹麦奥尔堡大学访问学者。校级教学名师、师德先锋,北京市“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一等奖、部级优秀教师。我的大学之道:自由思想、人文精神、阅读经典和国际视野。大学应当培养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高玉昆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埃塔大学访问学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评审专家。讲授课程:全球背景下的传统文化研究、国学经典导读、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纪忠慧/教授,文化与传播系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部级优秀教师、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新闻教育改革中国专家组成员。曾任电视杂志节目主编、电视评论节目制片人。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中宣部“抗击非典”优秀新闻等重要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传播与国家安全、国际传播、新闻理论、美国媒体与政治等。出版学术专著《美国舆论管理研究》、新闻传播...
钟厚涛,国际关系学院文传系副教授,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方向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校访问学者。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文化与传播系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系和中文系,1996年两系合并成立管理系,2004年更名为文化与传播系。目前,本科生教育设有传播学专业,学制四年。该专业2008年先后成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22年6月,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教育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有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学术型)硕士点,学制两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简称新闻所)的前身是1983年5月成立的情报研究所,当时下设情报研究室和图书馆。图书馆改由院直管后,情报研究所更名为新闻信息研究所。2010年,再次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历任负责人为李锡馄、唐锡强、朱强娣、常松,现任所长是方金友。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重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大变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也是一种日臻成熟的科学理论,符合中西方学者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愿景。从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传播范式经历着“大众传媒扩散范式—多元主体参与范式—理念再生产范式”的转换。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传播已进入多元主体参与范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