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冰期相关记录143条 . 查询时间(0.068 秒)
晚奥陶世是显生宙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关键转折期,其见证了显生宙以来第一次被广泛记录的冰期与全球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作为地质事件层的重要化学地层标志,赫南特阶碳同位素正漂事件(HICE,+5‰ ~ 6‰),在全球不同板块的碳酸盐岩与黑色页岩地层均有记录。但是,由于赫南特期伴随复杂的地球系统变化,如火山活动加剧、冰期与间冰期快速转换、海洋缺氧现象频繁等原因,碳循环波动的成因与机制方面研...
西风急流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半球以及全球气候演化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距今约2.1万年,是距今最近的典型极冷时期,该时期外部边界条件与工业前时期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受外强迫变化的影响,该时期北半球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特征也存在异常。前人已根据代用指标和模式模拟对LGM时期的西风急流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工作,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目...
大气二氧化碳(CO2)在千年尺度寒冷时期(又称冰阶期)的变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增加、保持不变,甚至降低等多个变化趋势。大量研究认为,大气CO2变化主要受控于南大洋通风(即大气和海洋内部之间气体成分的交换)对深海存储碳量的调节。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南半球西风增强或向极地的摆动可以提升南大洋对深海的通风状况,促进深海碳向大气的释放,从而导致冰阶期大气CO2的增加。然而,南大洋通风的变化无法解释...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发育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碱湖烃源岩,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2023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景坤,南京大学教授曹剑,以及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等同行合作,以晚古生代大冰期准噶尔盆地发育的碱湖烃源岩是否具有多阶段生油模式为科学问题,通过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从杂环化合物角度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有机地球化学》(Or...
2023年7月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带领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证实了风沙活动记录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
古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广泛的冰川作用,其中的晚古生代冰期(LPIA)始于晚泥盆世(3.62亿年),止于晚二叠世早期(2.56亿年),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受到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拉萨地块申扎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炭-二叠纪冰期沉积地层,是研究晚古生代冰期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在相关问题上长期存在重大争议。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大学博士生安显银及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2023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期,科研人员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
近期,随着气温持续回升,黑河下游河段逐步进入开河期。2023年3月7日9时,狼心山河段全面开河,较去年提前3天,黑河春季融冰期水量调度工作全面启动。
近日,黄河宁蒙测区头道拐水文站利用临近开河有利时机,在测验断面搭建、调试完成冰期自计水位观测平台,由此黄河宁蒙测区7个水文站全部实现冰期水位在线观测目标。
可靠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碳同位素是反映全球碳循环变化、进而反映古气候和古海洋条件的重要信息。然而,晚古生代大冰期最高峰时期,由于冈瓦纳大陆冰川的扩张与收缩所引起低纬度地区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在台地相中表现为多次显著的沉积间断。频繁的地表暴露和地层的不连续严重影响了δ13Ccarb的可信度,这导致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难以找到一个可靠的全球碳同位素记录用于有效的化学地层对比和全球碳循环模拟研究。
东亚冬季风是全球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冬季陆地温度较低形成高压(西伯利亚高压),临近海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阿留申低压),因而盛行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通过对第四纪轨道和千年时间尺度东亚冬季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北半球高低纬相互作用的认识,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重建的第四纪轨道时间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历...
2023年1月5日,海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涛率组赴河北省、山东省检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北延工程)首次冰期输水工作。河北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刘延峰、山东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贾乃波、德州市副市长邵红双参加检查。
东亚冬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东亚冬季风气候动力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西北太平洋地区凭借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古季风演化的理想场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