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抗病虫害育种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抗病虫害育种 农药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12 秒)
2022年2月14日,茶树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在茶园手性农药降解代谢行为及产物毒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nantioselectivity of indoxacarb during the growing, processing, and brewing of tea: degradation, metabolites, and toxicities”为题在线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2021年1月22日,理学院农药创新研究中心潘灿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纳米硒叶面强化提升茶叶品质和缓解农药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较系统地揭示了纳米硒外源强化在提升茶叶抗非生物胁迫和品质提升上的核心机理,为实现纳米硒在茶叶抵抗农药胁迫并提升品质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最新5年IF= 8.763)上在线发表了“Characteristics of neonicotinoid imidacloprid in urine following exposure of humans to orchard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基于我国河南某万亩果园中新烟碱类...
2019年7月2日,植保所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水朗村举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热带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六“荔枝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的重点研发内容“中晚熟荔枝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现场展示会。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东莞市农科中心、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东莞市荔枝协会和大岭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场会上,植保所董...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名单,《植物保护》刊出的“雾滴大小和覆盖密度与农药防治效果的关系”成为入选的95篇优秀论文之一,也是农业学科入选的10篇论文之一,该论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研究员等作者撰写、原刊登于《植物保护》2015年第6期,为我刊特约稿件。农药的使用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农药,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 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
基于以下理论提出了一种创制高活性新农药的观点:将一种活性寡糖小分子制成簇合物后,其活性有时可大大增加,即产生了簇合效应(cluster effect)。通过列举簇合效应在医药领域成功应用的事例,指出其在高活性新农药创制中应用的可能性。预期这一机制可用于筛选和发现高效新农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