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模式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968 秒)
天然气水合物污染少,储量大,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能源。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等),由水和甲烷组成的笼形结晶化合物,通常赋存在海底或多年冻土区的松散沉积物中。松散沉积物强度低、压缩性高,力学性能差。水合物的存在改善了沉积物的力学行为,增大了土体的强度和刚度。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变化及天然气开采的人为干预(如降压、升温),当压力和/或温度从水合物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转变为不稳...
华南海相页岩层系生烃后大多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样式,且不同样式页岩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对华南数十口页岩气探井及涪陵页岩气田300多口开发井的分析测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详细解剖,并结合实钻效果分析,建立了一套直接与间接指标相结合适用于华南海相页岩含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华南典型的挤压构造背景,在重点考虑构造紧闭程度(宽缓、窄陡及破碎)和构造形态(正向、负向及斜向)...
目前鲜有以南海中南部区域作为整体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分布特征,解剖了大中型油气田,开展了南海中南部区域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研究.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西侧、曾母盆地南侧和文莱-沙巴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自南海中南部西南缘-南缘-东南缘主力碎屑岩储层分布层位逐渐变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东部、曾...
为了推进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领域的勘探进程,厘清岩性体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基于最新钻井、薄片、重矿物及覆盖全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源-汇系统单元,探讨构建了不同物源供给、地形格局和潮汐改造背景下源-汇系统耦合模式及其差异性.通过重矿物组分与岩屑分析,明确物源区物源组分、方向及供给强度;利用测井与岩心、地震相和多属性聚类分析明确潮汐改造作用在沉积物分布和演化上的响...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盆地西湖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也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典型代表.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形成模式.平湖组暗色泥岩分布广、厚度大,夹多套薄煤层及碳质泥岩,总体烃源岩质量较高.平湖组烃源岩发育于半封闭的海湾环境和温暖-潮湿南亚热带型气候...
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让字井斜坡带青山口组超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超压对源下油藏运聚模式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超压段具有低地震速度、低密度、低电阻率和高声波时差的“三低一高”响应特征。纵向上单井压力结构呈“三层式”,不同二级构造带超压分布的深度范围不同,长岭凹陷为1 700~2 300m,扶新隆起为1 100~1 700m,华字井阶地为1 300~1 800m,其分布具“层控”特征...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共识别出混积潮坪相、混积碎屑海岸相、混积台地相及混积陆棚相等4种混合沉积相类型。在对该区古生代沉积格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总结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欠补偿盆地沉积组合和滨岸—台地—陆棚沉积组合2种平面沉积相组合发育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物源供给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沉积相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潮坪—碳酸盐岩...
利用海上钻井分析测试、地震等资料,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成藏综合研究方法,重新研究了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上渐新统珠海组主要低渗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文昌A凹陷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为成熟的油型气,有别于邻区莺—琼盆地崖城13-1气田的煤型气。文昌A凹陷天然气源自下渐新统恩平组,且恩平组发育大范围的母质类型较好的浅湖相沉积,提升了该区油气资源潜力。5Ma以来天然气充注珠海组圈闭,...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地层对比和划分中存在的不统一现象,依据8口井岩心和1700口井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向南地层厚度减薄,葡萄花油层顶上移、底下移,各层渐薄,而非中部缺失或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位于SSC...
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主要指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更老层位海相碳酸盐岩为储层形成的气藏,一般(曾)埋深在4500m之下,按类型可分为原生气藏(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位于同一层位内)和次生气藏(生气中心、储气中心与保气中心位于不同层位)2类。原生气藏储层内含有大量沥青, 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次生气藏储层内不含沥青, 但天然气仍然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原生气藏的成藏模式有三中心叠合模式、储气中心解...
利用22口井的岩心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 km)、窄的(多为200-300 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呈明显的河控性(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呈顺源窄带状)。在深入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
通过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不同构造带部分具代表性油藏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油区构造研究和油源对比成果,讨论了研究区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运聚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带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馏效应存在差别,处于断阶带南侧的成熟原油运移效应明显,来源于其西北侧的俞垛次凹始新统阜宁组二段烃源岩;断阶带北侧的原油运移分馏效应较差,推测其主要来源于北侧的储家楼次凹阜...
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天然气的氮气含量介于3.5%~35%之间, 二氧化碳含量为0.1%~93%, 同一气田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范围大. 根据已知气田氮气、二氧化碳和烃气的共生组合关系及潜在源岩的模拟实验结果, 建立了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生成演化模式. 莺歌海盆地第三系-第四系厚度超过17 km, 包括了从成岩作用(生物甲烷)到准变质作用的所有天然气生成阶段. 莺歌海盆地的氮气为有机成因, 主要生成于...
天然和人工地震动使地下孔隙流体瞬时产生相对于地层介质的加速运动趋势,即产生了作用于流体的瞬时冲力。在不考虑质量扩散力条件下,本文以岩石孔喉结构理想模型和充填其中的石油受力分析为基础,对水平、垂向两地震动作用方向上,促进石油运移时的油柱长度、孔隙、喉道等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静水常压和异常压力两种地层状态下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无裂缝作为运移通道的条件下,地震动作用可以使油柱在岩石破裂前,突破一...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12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