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PM2.5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076 秒)
筛选PM2.5中的有效毒性组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环境样品的复杂多样性,和颗粒物中未知有机物的化学分析都是筛选工作中“卡脖子”的关键难点所在。生物效应导向是筛选复杂环境样品有效毒性组分的最有效的工具,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样品的复杂性;随着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的突飞猛进,一些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先进方法可以让我们得以窥探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和来源信息,为毒理学的探索提供了关键数据,将大...
筛选PM2.5中的有效毒性组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环境样品的复杂多样性,和颗粒物中未知有机物的化学分析都是筛选工作中“卡脖子”的关键难点所在。生物效应导向是筛选复杂环境样品有效毒性组分的最有效的工具,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样品的复杂性;随着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的突飞猛进,一些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先进方法可以让我们得以窥探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和来源信息,为毒理学的探索提供了关键数据,将大...
PM2.5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更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比如,PM2.5浓度过高会降低能见度、降低动物种群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影响植被健康和粮食作物产量等。生态风险评价旨在定量化评价生态环境灾害在未来发生的几率,是环境评价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常规的PM2.5有毒元素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精度高,但成本较高,难以实现时空上的全覆盖,进而导致对总体风险估计错误。在世界卫生组织对空气...
2022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进生团队在典型城市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示踪物污染特征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区域性多点位离线采样结合在线资料分析了SOA示踪物的种类组成、污染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并指明了SOA示踪物对NOx浓度和气溶胶老化程度的指示作用,完善了对发达城市群SOA污染特征的认识,对SOA生成机制、来源探究和灰霾污染防治策略的科学规划有一定参考意义。
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PM2.5污染每年造成数百万人过早死亡(指死亡年龄低于预期寿命),成为诸多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Nr)排放,包括氨氮(NH3)和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PM2.5污染的重要排放来源,它们与二氧化硫(SO2)一起在大气中通过化学转...
质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多肽,磷脂,氨基酸,寡糖等生物分子的成像。由生物质或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黑碳和柴油发动机颗粒等碳质气溶胶,通常是PM2.5等复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大气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追踪真实的气溶胶粒子多种成分的体内行为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其复杂性,现有方法无法实现。
2021年7月26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2002–2017年中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变化的驱动力”(Drivers of PM2.5air pollution deaths in China 2002–2017)的论文,系统解析了2002–2017年间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孔少飞教授团队与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合作开展的研究成果—Co-benefits of reducing PM2.5 and improving visibility by COVID-19 lockdown in Wuhan在Nature旗下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在线发表(IF=8.6)。第一作者为2018级博士研究生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梁耀辉在导师马慧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立文副教授和董光辉教授合作,设计定组人群实验(panel study),招募30个在校大学生,在不同区域暴露,分析PM2.5暴露与人体印记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相关性,利用mixed-effects models分析PM2.5及其组分暴露与印记基因ICRs甲基化改变之间的潜在联系,筛选...
二元酸及其相关化合物是有机气溶胶(OA)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OA的来源提供证据。我院Chandra Mouli Pavuluri教授课题组研究了天津市夏、冬两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以期更好的了解华北地区OA的来源和二次生成机制。据观测结果发现,煤炭和生物质的燃烧、区域尺度的原位光化学反应以及远距离传输的老化气溶胶是夏、冬两季水溶性OA的主要来源。 本研究表明,液相环境下二元酸及其相关化合...
中国地表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中国当前两大空气污染难题。城市地区人口密集,而非城市地区多为植被覆盖;那么,我国地表O3和PM2.5浓度在城市与非城市地区究竟有怎样的时空差异呢?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小于人的发丝直径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较少的一部分,但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却十分重要。与粒径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它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在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是一个...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化学研究组(陈进生研究团队)发表重要成果:“利用二次有机示踪物直观的反映沿海城市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和形成机制”。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PM2.5-bou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tracers in a coastal city in Southeastern China: seasonal...
日前,我校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孔少飞教授团队与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合作开展的研究《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封城后大气PM2.5化学组成和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环境科学》在线发表,这也是双方首次以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共同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郑煌,通讯作者为孔少飞教授。为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武汉在2020年1月23日采取“封城”措施,为扼制疫情扩散做出了重大贡献。“封城”...
最近的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包括全身胰岛素抵抗(IR),脂质蓄积和葡萄糖代谢功能障碍。肝脏是重要的代谢靶器官,研究其对PM2.5(直径≤2.5μm颗粒)的反应过程及发病机制可能有助于阐明这种代谢紊乱的机制。然而,对肝脏中PM2.5介导的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和特异性脂质代谢信号传导途径知之甚少。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性别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而迄今为止,尚无动物研究来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