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Cu相关记录521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电催化转化为高值产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在CO2还原的众多产物中,CH4由于能量密度高、绿色清洁、存储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等特点受到广泛研究关注。Cu基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制CH4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受限于复杂的反应过程及活性结构坍塌,仍面临着CH4选择性不理想、稳定性差等问题。
2022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制备了一种新颖掺杂Cu+的Al2O3-CaO透明长余辉玻璃,探究了其发光性能及内在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Bright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from Cu+ activated Al2O3–CaO photochromic glasses”为题发表于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年11月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常温常压电催化合成尿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构筑的基于细菌纤维素调节的双金属Pd–Cu电催化剂(PdCu/CBC)实现高效电催化合成尿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ES Catalysis上。
在多相催化中,负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的活性位点通常会受到周围化学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催化性能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亚纳米尺度(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材料中,金属活性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近邻)原子通常直接参与或影响催化反应的过程。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和特别研究助理黄飞博士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研究员等团队合作,通过精...
2022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以在室温下直接催化甲烷与双氧水高效转化为甲醇和甲基过氧化氢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该工作为设计和开发温和条件下的甲烷高效转化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有效的碳中和的方法,而铜基催化剂因其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碳氢化合物而备受关注。众所周知,双核铜位点有利于促进C?C耦合形成有价值的C2+产物。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活性位点结构,阐明催化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铜(Cu)是重要的金属成矿元素、重金属元素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还是强亲硫元素。铜广泛分布自然界中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及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作用、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Cu同位素(63Cu和65Cu)已被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海洋科学、天体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然而,已报道的铜同位素化学分离方法主要使用阴离子树脂(AG-MP-1M或AG1-X8),这些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高浓...
通过可再生电力电化学还原CO2为解决过量温室气体和在温和环境下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铜基催化剂对CO2电还原反应中的多碳(C2+)产物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并被广泛研究以提高相应的选择性和活性。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报告了一种F掺杂的Cu(F-Cu)催化剂,C2+产物(主要是乙烯和乙醇)法拉第效率达到70.4%。相关成果发表于Green Chemistry。
全无机非铅金属卤化物双钙钛矿因其独特的自限激子发光,在LED照明显示和光电探测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材料的间接带隙或直接带隙的宇称禁戒跃迁特性,这类双钙钛矿通常表现出较低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离子掺杂是调控双钙钛材料光电性能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外对掺杂双钙钛矿的基础发光物理特别是自限激子的超快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缺乏深入研究。
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引出的高电荷态氮离子(Nq+,q=3,5,6),在4.5~120keV动能范围内系统测量了Nq+(q=3,5,6)与Cu表面碰撞产生的K-X射线能谱;基于原子壳层电离理论计算了K-X射线产额值及其电离截面值。结果表明:Nq+(q=3,5)离子进入靶表面后与Cu原子发生紧密碰撞,在直接库伦电离的作用下发射K-X射线,并且随着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K-X射...
近期,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清菊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催化剂。该研究中以金属有机框架(MOF)MIL-125作为合成TiO2的前驱体。研究团队首先预先设计了具有大量Ti空位的Ti基有机框架MIL-125(TiV),利用MIL-125(TiV)的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Ti空位对Cu离子进行吸附,进而热处理,即得到表面负载Cu单原子的TiO2光催化剂。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具有丰富的物理特性,电荷密度波(CDW)是其中之一。TiSe2是一种典型的CDW材料,其体相在温度低于200 K时具有公度的2×2×2 CDW超结构。近几年,TiSe2中的非公度电荷密度波(I-CDW)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因为其与超导相的出现密切相关。TiSe2的物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控,例如特定比例的Cu掺杂、施加高压或电场会使其在低温下呈现I-CDW相。...
以生物相容性的谷胱甘肽(GSH)为封端配体和稳定剂,采用一锅法在水相介质中直接合成了高荧光的Cu-In-Zn-S(CIZS)量子点。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前驱体配比等实验参数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并采用UV-Vis、荧光光谱、透射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FT-IR等技术对所得CIZS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GSH包覆的CIZS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较窄的...
研究了不同水热老化温度对钾(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结构及其NH3-SCR(NH3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技术)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K中毒对样品结构影响较小, 但明显降低了其NH3-SCR性能, 在350 ℃ 时, K中毒样品0.4K-Cu-SAPO-18的NO转化率为65.88%, 明显低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90.85%. 水热老化温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伟新教授、张文华副教授和厦门大学王野教授合作研究了具有明确Cu结构的ZnO/Cu催化剂催化水气变换和CO加氢制甲醇反应,观察到Cu结构和反应气氛依赖的催化剂原位重构现象,确定了CuCu(100)-羟基化ZnO界面和CuCu(611)Zn合金分别是Cu-ZnO催化剂催化WGS反应和CO加氢制甲醇反应的活性位。研究成果于202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