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水系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0.273 秒)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其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目前,基于中性水系电解液的水系锂离子电池(ALIB)因其固有的高安全性、环境友好性、易于制造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水分子极为有限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1.23 V vs. SHE,25 ℃,pH = 7,1 atm)和在超出窗口后负极界面处严重的析氢反应(HER)严重限制了高压(>1.5 V)水系电池的发展,从而限制了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从现有的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可知,抑制HER的有效策略是可以...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为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高理论体积容量(5854 mAh cm-3)等优势,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正极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其制备与优化路径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δ-MnO2因为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大的理论容量且储量丰富、无毒无害等优势,成为锌离子电池理想的正极材料。但是δ-MnO2因为本征导电性差所导致的动力学缓慢,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
2023年4月23日至26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会同长江设计集团赴湖南省开展洞庭湖水系水量调度工作调研,推动落实已批复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洞庭湖环湖区等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积极推动洞庭湖水系水量调度工作。
水系锌基储能设备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安全无毒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锌负极作为其核心,有着较高的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为-0.76 V)和较高的比容量(820 mAh g-1)的优势,然而锌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较差,利用率低,反应动力学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枝晶问题以及副反应问题。这使得锌负极的循环寿命较短,难以支撑高倍率及高深度放电,制约了锌基储能的发展。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颇具挑战性。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均有可能。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颇具挑战性。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均有可能。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息息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一直以来都面临挑战。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了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都有可能。
近日,海委召开推进永定河与大清河北支小清河连通工作视频会议,落实水利部完善大清河北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工作方案,听取北京市水务局关于永定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方案汇报,讨论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正局级)户作亮主持会议,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出席会议。
近期,江西省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通过总体验收,验收会分别在高安、德安、乐安三县(市)召开。省水利厅副厅长吴义泉、总工陈何铠出席验收会。
2022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O(ZVO)新材料,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
黄河是世界第六大河、中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能为理解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如何塑造我国地理环境格局提供重要证据。“几”字湾的形成和三门峡贯通东流入海是现代黄河水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但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缺少河流演化完整的沉积记录、下游地区河流频繁改道不易获得第一手资料,当前对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还存在~15万年、不晚于88万年、不晚于120万年、~150...
黄河是世界第六大河、中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能为理解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如何塑造我国地理环境格局提供关键证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抗旱工作批示要求,认真落实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切实做好迎战今年可能发生的流域性大洪水的充分准备,2022年6月9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组织开展了2022年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防洪调度演练。演练以视频形式进行,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北京观摩指导演练并讲话,淮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淮委主任刘冬顺在淮委会场主持...
2022年5月16—17日,湖北省水利厅总经济师(副厅长级)熊春茂带队开展“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实地调研,并在武汉主持召开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座谈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