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相关记录415081条 . 查询时间(2.116 秒)
本发明属于植物突变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定向创制植物突变体的方法,1)浸染植物愈伤组织,导入基因,获取过表达基因的阳性愈伤组织;2)准备纳米材料:包括M 2+ ?N 3+ 类水滑石纳米材料或纳米管;3)将步骤2)纳米材料的水溶液与带有PAM结构的特异基因gRNA片段混合;4)将获得的混合液浸染过表达基因的阳性愈伤组织,培养获得植物突变体。本发明利用分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结合,通过可用于DNA剪...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杉木球果假单孢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1?3?2是从杉木球果中分离得到,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43;该菌株具有高效抑制多种杉木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同时产生促生物质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且在应用过程中,无污染,无残留,生物环保,是一株在植物促生领域应用前景良好的抑菌、促生菌株。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作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刘慧泉教授课题组揭示了真菌中A-to-I mRNA编辑的酶复合体,并明确了其起源、进化和调控机制,为真菌病害防控和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自然界中,大部分昆虫没有抚育行为。也就是说,当昆虫妈妈将自己的后代以产卵的形式留下后,它们便静静地死去。那么,蝗虫作为群聚型昆虫,它们的母亲能够为后代做什么?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arental experiences orchestrate locust egg hatching synchr...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个单位的专家合作,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连续演化史。这一研究为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并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5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科...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为题,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马尾松高产脂功能SNP标记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无性系马尾松的松脂并分别测定其产脂力大小,再从产脂力高、中、低的无性系马尾松样本中收集组织材料,提取RNA后进行PacBio全长转录组测序,同时开展二代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测序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候选基因,以此开发SNP功能标记。本发明方法只需针对少数样品进行转录组等多组学测序,具有较高的SNP位点开发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阴香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聚焦阴香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污染率高、丛生芽诱导及扩繁效率低与生根难等技术问题,以带有腋芽的阴香茎段为外植体,通过预处理及无汞表面消毒与初代抗菌培养,建立了低污染率的高效无菌培养技术方案;采用独特的改良培养基,结合新型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低浓度生长素的应用,有效实现丛生芽诱导与扩增繁殖及不定根发生,进而通过移栽驯化获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鸢尾科植物红葱VIGS沉默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烟草脆裂病毒TRV作为VIGS体系的载体,以红葱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利用真空渗透处理方法成功创建了适合红葱的VIGS沉默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开展红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EbMYB5和EbMYB52基因功能研究,被侵染的沉默处理组样品叶片中EbMYB5、EbMYB52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且与色素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基...
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方向以陆地、海洋、肠道等环境中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离、和挖掘微生物及其合成的酶、次级代谢产物等资源,研究系统分类与进化规律,深入解析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功能及与宿主相互作用,达到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健康生活的目的。
微生物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是实现高效绿色制造的关键。本方向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以人工智能、组学分析、微生物酶学与酶工程、代谢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等为手段,探索和构筑微生物生物合成的理论体系,设计和构建新型微生物催化剂和高效生物合成系统,产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新产品,推动医药、化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基因组编辑和分子改造是微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本方向以挖掘微生物中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及CRISPR等与基因编辑和分子改造相关的遗传元件和系统为手段,通过研究其作用机理及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解析微生物的遗传规律,拓展基因组编辑和分子改造的在各种微生物宿主的适用范围,实现其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近期,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转化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酶的改造及高效生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Rafael Pinilla Redondo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并作了题为“Phages suppress CRISPR-Cas immunity via RNA-based anti-CRISPRs”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约5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俊坚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孔德良团队在《自然—植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运用核磁共振,解析了热带树种细根分子水平碳性状,阐释了分子水平碳性状在塑造细根多维经济性状空间方面的潜在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