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VLBI相关记录89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2024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参加了由欧洲VLBI网(EVN)组织的4Gbps宽带、高码率VLBI联测。实时数据相关处理显示,本次观测成功获得干涉条纹。这是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实现4Gbps的VLBI观测,相较于2Gbps观测,理论上可将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4倍。
2024年3月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参加了由欧洲VLBI网(EVN)组织的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联测。实时数据相关处理显示,本次观测成功获得干涉条纹。这是40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实现4Gbps的超宽带观测,成为仅次于上海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之后,国内第二个具备4Gbps超宽带观测能力的VLBI台站。4Gbps的观测相较于2Gbps,理论上可将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4倍。
嫦娥三号和玉兔软着陆的VLBI实时精密测定轨和月面定位。
VLBI用于深空探测器精密定位的理论方法、软件系统及推广应用。
如何精确连接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观测的国际射电天球参考架(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 ICRF)和Gaia光学天球参考架(Gaia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 GCRF),是新一代天体测量卫星Gaia时代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射电星...
2022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洛南40米射电望远镜成功获得VLBI长基线条纹,表明该射电望远镜初步具备了开展VLBI观测的能力,为后续参加国内VLBI观测任务、开展脉冲星等天体的高精度位置测量以及参与深空探测任务等奠定了基础。
2022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对一个即将并合的双黑洞候选体SDSS J143016.05+230344.4(以下简称J1430+2303)进行了首次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研究了该天体并合前的射电结构和辐射状态,对今后对比研究双黑洞合并前后的辐射和动力学特征提供了...
2022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探究了特殊潮汐撕裂事件AT2019dsg中高能中微子可能的产生机制,给出了目标源的射电余辉辐射模型,估算出其外流速度约为0.1倍光速,为该天体事件的物理和几何属性提供了约束条件。该研究结果扩大了多信使天体研究范围,并证明强大的相对论...
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是探测黑洞等致密天体吸积喷流过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理解射电喷流的形成、加速和准直机制。与厘米波VLBI观测相比,毫米波观测的波长更短,对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接收机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登上火星!飞向火星的旅程中,“天问一号”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采用直接法推导了射电天线轴系误差的指向改正模型的完全表达式,统一了轴系误差指向改正模型与Lösler归心测量模型中共有轴系参数的定义,建立了射电天线指向测量模型与归心测量模型中天线方位轴倾角参数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了利用射电天线方位轴信息测定VLBI测站垂线偏差(DOV)的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专用DOV测量设备,仅需天线不定期维护的指向校正测量数据和包含水准测量的归心测量数据,是一种直接...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o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画上了句号。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3天飞行,相继完成了11个飞行段。在这个任务周期内有二十余次轨道控制和数次分离,包括动力下降、月面采样、月面...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开始了为期6个多月的奔火之旅。8月2日7时0分,“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轨道修正,继续飞向火星。自发射之日起至8月2日止,VLBI测轨分系统已连续执行了10天的VLBI实时测定轨任务,跟踪“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正常,系统稳定,准实时向北京发送时延、时延率和测角数据,实时性满足...
质量大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虽然稀少,却深刻影响着星系的演化。它们是星系中重子物质和紫外辐射的主要来源。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是:大质量恒星是否可以像类太阳恒星那样,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吸积盘和准直的外向流。然而,由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普遍离太阳系比较远(> 1 kpc),而且大质量恒星趋向于成团形成,使得大质量恒星形成的观测研究一直困难重重。这个问题只有借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干涉阵观测才能得到回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