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Fe2O3”相关记录152条 . 查询时间(0.086 秒)
【目的】 探究氧化铁纳米材料 (γ-Fe2O3 NMs) 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叶面配施对大豆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机制,为γ-Fe2O3 NMs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方法】 以大豆为供试作物,纳米材料处理组设置0、1、10、30和50 mg/L 5个浓度,纳米材料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复合处理组中包含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悬液以及对应4个浓度的纳米材料,施...
在1 000~1 250 ℃范围内,采用高温平衡-淬冷-EDS方法研究了含铅固废协同冶炼过程PbO-CaO-SiO2-Fe2O3-ZnO五元渣系在空气气氛下的相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渣中存在的主要物相有尖晶石(ZnxFe3-yO4+z)、红锌矿(ZnO)、黄长石(PbvCa2-vZnwSi2O7)、赤铁矿(Fe2O3)、磁铁铅矿(PbFe10O16)和硅钙石(Ca2-tPbtSiO4)。在1 2...
针对以碱度(R=w(CaO)/w(SiO2),w为质量分数)控制混合料CaO的添加量的铁矿粉液相流动性检测方法(R值法)在评价SiO2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矿粉时结论与烧结生产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以混合料铁钙的物质的量比(n(Fe2O3)/n(CaO))控制CaO添加量的铁矿粉液相流动性检测方法(N值法)。分别以化学纯试剂和铁矿粉为原料,对比研究了R值法和N值法对液相流动性指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基于2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揭示纳米Fe2O3不同形貌对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差异性的作用机制(图)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 纳米Fe2O3 不同形貌 重金属离子 电化学 检测差异性
2018/9/10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九课题组从纳米材料表面吸附位点的角度,详细研究了重金属离子与不同形貌的Fe2O3纳米材料的作用机制,并成功实现对Pb(II)的高灵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Electrochimica Acta (2018, DOI: 10.1016/j.electacta.2018.08.069)。铁基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催化、吸附和磁学等...
以氧化石墨烯、苯胺及醋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可控的聚合-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种复合铁基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高分散的氧化铁纳米颗粒(Fe2O3 NPs)被固载于石墨烯/氮杂石墨烯复合膜上;通过改变热解温度,可以得到一系列结构和形貌各异的催化剂(Fe2O3/rGO/N-rGO).经过700℃热解得到的催化剂(Fe2O3/rGO/N-rGO-700)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孔-介孔复合孔道和高度分散的Fe2O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利用β-FeOOH 向 α-Fe2O3 转化的中间态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对正丁醇气体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图)
纳米复合材料;丁醇气体;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2021/11/30
近日,智能所李民强研究员等利用β-FeOOH 向 α-Fe2O3 转化的中间态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对正丁醇气体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杂志上。
醋酸钾溶液体系中α-Fe2O3纳米微球的离子液体辅助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
水热合成法 氧化铁 离子液体 气敏性能
2019/1/15
以FeCl3·6H2O和CH3COOK为反应物,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为结构导向剂和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150℃反应8 h制备出结晶度好、形貌规整,直径为10~30 nm的α-Fe2O3纳米微球.考察了[Bmim]Cl的添加量对氧化铁形貌和气敏性能的影响.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纤维骨架,乙醇为溶剂,乙酸锌[Zn(CH3COO)2·2H2O]和三乙酰丙酮铁(C15H21O6Fe)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纤维,经焙烧后得到不同摩尔比的FTO导电玻璃负载Fe2O3/ZnO复合光电极(Fe2O3/ZnO/FTO).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