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EBSD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084 秒)
疲劳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疲劳裂纹萌生和损伤演化的微观过程。因此,量化和表征不同取向晶粒/晶界的变形/损伤与循环周次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疲劳机理、建立准确的疲劳寿命模型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或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方法,难以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利:一种用于机械加电解抛光制备微型EBSD试样的装置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透射EBSD夹具
近日,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智能设计与加工研究室在镁合金变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论文采用原位EBSD方法分析Mg-0.47wt.%Ca合金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对不同应变量下的滑移系进行统计,发现Mg-Ca合金中产生了大量的非基面位错,而这在纯镁中是较难产生的。通过迹线分析与TEM结合以及随后的和施密特因子计算对一阶锥面滑移的位错类型进行了判定,确定该材料体系中一阶锥面滑移主要由...
2018年11月28~30日,由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联合陕西省电子显微镜学会及牛津仪器(Oxford Instruments)、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两大公司共同举办的第八届西安EBSDEDS显微分析技术培训与应用研讨会在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斌副教授主持。材料学院副院长王永欣教授到会致辞,对与会的...
新城金矿床是典型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和规模都严格受到断裂破碎带控制,是探讨复杂构造-流体耦合成矿系统控矿构造变形环境研究的理想选区。断裂破碎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行为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论文在新城金矿详细露头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该矿床控矿断裂破碎带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和EBSD组构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韧性变形有波...
将30MnB5热成形钢采用淬火+回火处理,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淬火态和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及其取向差变化, 采用单个原奥氏体晶粒区域做出的马氏体{100} 极图, 并结合等密度线极图的方法对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进行了判定. 结果表明, 30MnB5热成形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更接近N-W关系, 实际极点分布在理论极点周围, 并且经不...
利用显微硬度点法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跟踪研究了多向压缩路径下AZ31镁合金的变形行为.采用先沿板材横向(TD)压缩然后沿板材法向(ND)进行压缩的应变路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晶粒TD压缩变形中主要以{1012}拉伸孪生为主,ND压缩变形过程中主要以退孪生为主,少数晶粒变形行为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其初始取向偏离基面织构太大.在ND压缩变形中发生退孪生行为的晶粒内, 没有发现新的孪生变体出...
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通过急停加工技术使得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搅拌头周围微观组织结构的瞬间状态冻结,采用EBSD技术对急停加工匙孔周围及焊核区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核区从轴肩影响区到焊接旋涡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搅拌摩擦加工前进侧,初始轧制晶粒在搅拌头剪切作用下,沿着搅拌头的剪切方向持续偏转,在匙孔正前方,由于搅拌针引起的剪切和挤压变形晶粒被拉长;搅拌摩擦加工回退侧,晶粒受到剪切变形的程...
对AZ31镁合金热轧板在350 ℃进行了累积叠轧焊(ARB)变形,采用EBSD技术研究了AZ3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 ARB可以显著细化AZ31镁合金的晶粒组织,经过3道次变形后平均晶粒尺寸为2.18 μm,后续的ARB变形使AZ3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更均匀,但晶粒不会再显著细化, 说明存在临界ARB变形道次,使晶粒细化和晶粒长大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AZ31镁合金在ARB 变形过程...
本文采用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原位-EBSD)方法研究了AZ31合金在压缩应力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10 12}[1011]孪生是主要的变形模式。该孪生模式导致了变形后晶体取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始取向为其C轴垂直于挤压方向ED的丝织构,转变为其C轴平行于ED及压缩应力方向。同时位错滑移也提供了一定的变形量。AZ31合金中RD和TD织构组分的梯度对于压缩变形条件下的孪生变形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轧制镁板材纵截面(即RD-ND面)分别切出样品轴绕法向(ND)方向旋转0°、30°、60°和90°的4种样品,并对它们进行室温下的动态塑性变形(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简称DPD)。EBSD分析方法应用于样品的微观组织及织构变化的表征方面,发现随着角度的增大孪生体积分数逐渐增大。60°和90°的变形样品中,只存在86°〈1 210〉和60°〈10 10〉两种界面关...
本文采用EBSD方法表征分析了不同初始取向的AZ31镁合金原料板材经300℃热轧69%后得到的终轧产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差异,考察了热轧变形条件下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热轧成品板材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终轧板材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界面分布有一定影响。通过高温大变形量变形,不同初始织构的原料均可制得平均晶粒度小于5μm的AZ31镁合金板材。
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在传统正挤压变形过程中易于形成很强的挤压纤维织构。本文利用EBSD技术对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的挤压组织进行了表征,发现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在挤压时形成的织构不是均匀的(0002)基面平行于挤压方向的环状纤维织构,而是由(10 10)棱柱面垂直于挤压方向和(11 20)棱柱面垂直于挤压方向的两个不同的纤维织构组分组成的。因此(0002)极图不足以表达该织构的足够信息,必须用...
形变作用下的切变型相变(如TRIP过程)具有显著的取向依赖性、变体选择规律及织构效应。高锰钢中存在热致马氏体和应变诱导马氏体及γ→ε→α’顺序产生两种马氏体过程,使组织演变过程十分复杂。EBSD取向成像技术可十分便捷地定量揭示相变过程信息,为认识切变型动态相变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总结了利用EBSD技术揭示高锰钢单向拉伸、压缩时马氏体相变的取向关系识别、取向依赖性、变体选择规律、织构效应和奥氏体状态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