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肿瘤治疗学 医药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实体瘤的疗效不佳。传统CAR-T仅靶向一个或两个抗原表位,肿瘤细胞易发生抗原丢失从而产生免疫逃逸,同时,传统CAR-T在体内的激活强度难以控制,存在安全隐患,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2023年3月9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邀请深圳湾实验室医药健康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志平,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基于粘土纳米颗粒功能化的高效联合肿瘤”的讲座,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农晓琳、卢小玲及各科室科研骨干、博士和硕士参加了本次会议。讲座由副院长农晓琳主持。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鹏课题组与暨南大学李扬秋课题组合作,通过在传统CAR分子内引入DAP10分子调动内源NKG2D的广谱抗原识别功能,提升CAR-T细胞对异质性肿瘤的靶向能力。课题组近日在Molecular Therapy – Oncolytic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是由HTLV-1感染成熟CD4 T细胞所引起的T细胞恶性肿瘤。ATLL和外周血T细胞淋巴瘤是两种发病率最高的淋巴瘤。虽然化疗能够提高ATLL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化疗无法延长ATLL患者的生存期。此外,ATLL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容乐观。因此,亟需寻找用于治疗ATLL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CAR T细胞在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CAR...
胰腺癌的致死性极高,其难治的根本原因在于胰腺癌细胞被致密的基质屏障所包裹,阻碍了治疗药物的浸润。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阳丽华课题组首次提出一种由单一破膜大分子自组装所形成的酸敏纳米颗粒,能同时实现胰腺癌基质重塑与癌细胞清除双重目标,为研发既能消除胰腺癌又不诱发肿瘤转移的新药提供新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提出发展100%由破膜高分子组成、能在血液中保持长循环时间、且可在肿瘤微环境特有微酸性pH刺激下发生解离的酸敏纳米颗粒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案。通过采用一种酸敏破膜大分子胶束(M-14K)作为此类纳米颗粒的模型,该课题组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纳米颗粒可被肿瘤微环境特有酸性pH激活、从而不加选择地清除胰腺癌癌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
2020年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J Immunother Cancer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懿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n vivo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ffinity-improved-TCR engineered T-cells on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该研究结果阐明了HBV抗原特异...
胃癌是一种高发类型癌症,尤其在东亚区域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针对胃癌的靶向治疗方案不多,大部分治疗方案效果也比较有限。在各种癌症治疗方案中,CAR-T疗法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免疫疗法。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Mesothelin is a target of chimer...
2018年4月4日,我校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上海实业集团下属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院企将携手在癌症治疗领域尤其是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建设、细胞治疗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癌症治疗技术的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全面合作开展CAR-T等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抗体治疗等肿瘤治疗研究,并合作开展精准医疗、肿瘤领域新诊疗的探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和吴东海团队验证了白介素15(IL-15)对肺癌生长的促进作用。IL-15能有效地激活和维持T细胞、NKT细胞等活性,表现出促进免疫反应的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近年来也有部分研究指出,IL-15具有直接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李鹏和吴东海团队在肺癌异种移植模型(PDX,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ed)实验中发现...
骆志国,男,1973年6月生,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放疗为中心的肿瘤综合治疗、肿瘤放射抗拒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擅长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尤其在以放疗为中心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上多有建树,在肿瘤的精确放疗、个体化化疗方面经验丰富。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癌基因》(Oncogen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必良实验组的研究成果Selective killing of lung cancer cells by miRNA-506 molecule through inhibiting NF-κB p65 to evok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nd p53 act...
汲振余,男,1965年8月生。现任河南省(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食管早期癌变机理的分子生物学﹑食管肿瘤标志物及影响肿瘤光动力学疗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 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沈琼食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