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学 PNAS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54 秒)
近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张海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Nuclear VCP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fatty acid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暨南大学张海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凯研究员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邢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博士后黄有...
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癌症,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成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涉及CRC分子发病机制的因素中,一些直接控制基因转录(如MYC和p53),而另一些则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如APC/β-Catenin)改变转录输出。事实上,转录失调被认为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对关键致癌转录调节因子的依赖为癌细胞带来了生长优势,这已被用于包括CR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治疗干预。过去数十年的研究揭示了基础转录...
p53蛋白是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被称作“基因组卫士”,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防止正常细胞恶性转化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DNA损伤、营养缺乏和核糖体应激等信号刺激下,p53的抑癌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而肿瘤细胞擅于利用各种负调控机制限制p53活性,以达到自身快速生长和增殖的目的。E3泛素连接酶MDM2是最主要的p53负调控因子,可促进p53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因此,靶向MDM...
肿瘤靶向疗法有两大难题:脱靶毒性和实体瘤穿透。例如抗体通常是静脉内递送,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获得足够的水平,从而在肿瘤中发挥作用,而健康组织如果暴露在相似的药物水平中则可能会发生药物副作用。相比于直接注射给药,能使药物在原位扩散并在局部作用的递送方式显然更有吸引力。在线发表于PNAS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改良腺病毒(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将治疗性基因递送到肿瘤细胞中,...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李辉教授,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郭明教授和博士后韩玉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蔡盛强教授和博士生郑悦,通过实验与理论密切合作,首次揭示了基底膜的非线性硬化效应及其对肿瘤侵袭的约束作用。该工作以“Nonlinear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basement membrane revealed by rapid inflation and defl...
转移是癌症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从原位病灶脱落并播散进入血液,形成远端转移的种子,而这一事件可发生在癌症的早期。
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TaliIlovitsh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经过了两年多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将基因导入乳腺癌细胞的无创技术平台。该技术将超声与靶向肿瘤的微泡结合在一起。一旦超声波被激活,微泡就会像智能的目标弹头一样爆炸,在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小孔,从而使基因传递成为可能。Ilovitsh在斯坦福大学Katheri...
2020年10月5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毛志勇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孙方霖教授团队联合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ational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ARP1 and DNA-PK inhibitors”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利用...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概率高达30%-50%,KRAS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未能从抗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从而导致我国结直肠癌肿瘤相关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针对存在KRAS突变的CRC的治疗策略有抑制KRAS激活或抑制KRAS下游促增殖信号通路MEK/ERK...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肖智雄教授团队在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al Suppression of AMPKa1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upon Oncogene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转录抑制AMPK在PI3K/HER2驱动的乳腺癌转移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该论文于2020年4月27日得到美国桑福德伯纳姆普...
2019年5月28日,我校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郑骏年/白津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IF 9.504,JCR一区)发表了题为“SCFFBXO22 targets HDM2 for degradation and modulates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的研究成果。此项工作第一次提出了SCFFBXO22-Mdm2这一信号通...
2019年5月28日,我校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郑骏年/白津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IF 9.504,JCR一区)发表了题为“SCFFBXO22 targets HDM2 for degradation and modulates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的研究成果。此项工作第一次提出了SCFFBXO22-Mdm2这一信号通...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生物有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以及组织伤口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6的异常分泌与多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南晶博士围绕IL6的转录表达调控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研究针对IL6和天然免疫重要信号分子I型干扰素(I-IFNs)之间的关系开展。I-IFNs激活下游形成ISGF3(STAT1,STAT2,IRF9三聚体),参与...
日前,我校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陈列平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B7-H1/PD-1等共刺激/抑制分子对肿瘤免疫应答调控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B7-H1调节CD8+T细胞抗原多样性方面获得突破。3月5日,陈列平教授及其指导的陈玲博士分别为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B7-H1 Maintains the Polyclonal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砒霜(三氧化二砷,As2O3)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中糖酵解通路限速酶己糖激酶2(HK2: hexokinase-20)的活性而影响细胞代谢,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这一研究成果于2015年11月23日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在线发表。经过几代中国科学家的努力,As2O3在治疗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药物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均已阐明。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