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昆虫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森林昆虫学相关记录459条 . 查询时间(2.218 秒)
2024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莉蔺研究员团队在生态学国际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Vulnerability of global pine forestry's carbon sink to an invasive pathogen-vector system”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松材线虫对全球森林碳汇造成威胁。
松材线虫在全球范围内对松树资源构成严重威胁,以松墨天牛为主的媒介昆虫在其快速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云杉花墨天牛是松材线虫在我国东北地区传播媒介新记录种,目前针对云杉花墨天牛的研究和防治方法较少,急需新的防控策略。RNA干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巨大潜力,靶基因的选择至关重要。
松材线虫在全球范围内对松树资源构成严重威胁,以松墨天牛为主的媒介昆虫在其快速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云杉花墨天牛是松材线虫在我国东北地区传播媒介新记录种,目前针对云杉花墨天牛的研究和防治方法较少,急需新的防控策略。RNA干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巨大潜力,靶基因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昆虫生态与害虫管理学科组团队构建了一种茉莉酸甲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体,用于诱导杨树抗性,提高对美国白蛾的防控。美国白蛾在2003年被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至今已分布在13个省(市、自治区)(国家林草局2024年6号公告)。该虫一年发生2-3代,多危害白蜡、国槐、杨、柳、榆等树种,1-4龄幼虫群集在树冠昼夜取食危害;5-6龄幼虫弃网幕呈小群分散暴食危害。
松褐天牛作为亚洲地区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严重威胁着亚洲地区松林资源的健康。松褐天牛中脊茧蜂Cyanopterus ninghais(Hymenoptera: Braconidae)是一种新发现的寄生松褐天牛幼虫的天敌,前期研究发现该寄生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很强,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天敌。
近日,研究生院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沈农大研究〔2021〕29号),经个人申报、校外盲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等环节,评选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2篇。我院4名博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名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专业学位...
2024年7月3日,高原所陈又清研究员团队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Data》发表题为“A morphological traits dataset of Heteroptera sampled in biodiversity priority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论文。
洪承昊,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获湖北省林学会第二届湖北“最美林业科技服务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森林昆虫综合防治和林业景观生态安全方面的科研工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杉花墨天牛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昆虫饲养领域。所述饲料包括红松木屑、琼脂、麦胚粉、蔗糖、酪蛋白酸钠、酵母粉、抗坏血酸、韦氏盐、山梨酸钾、氯化胆碱和蒸馏水。所述方法包括将红松木屑处理后过筛;在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和配制好的红松木屑、琼脂、麦胚粉、蔗糖、酪蛋白酸钠、酵母粉、抗坏血酸、韦氏盐、山梨酸钾、氯化胆碱,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高压灭菌后自然冷却即得云杉花墨天牛幼虫人工饲...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蠹饲养装置,包括:箱体,开设有透气孔,箱体上设置有透光部;收集盒,可拆卸连接在箱体上,收集盒容置在箱体中,收集盒由透光材料制成,收集盒用于收集小蠹。在箱体上开设透气孔,避免箱体内积热、积湿气,提高小蠹的成活率;此外,可拆卸连接的收集盒,可以避免打开箱体,收集盒直接收集小蠹,简单方便;此外,收集盒使用时添加75%的酒精,可以引诱羽化的小蠹进入该收集盒,同时酒精也做为保存液杀死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史氏铺道蚁的红火蚁生物防治方法。本发明发现了史氏铺道蚁在田间的竞争优势强于红火蚁。史氏铺道蚁对红火蚁工蚁具有防御反击行为,对红火蚁有性雌蚁具有攻击行为。因此,史氏铺道蚁可以用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相比较于现阶段主要的防治方式,本发明利用本土优势物种进行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具有重要的田间应用和推广价值。
2024年4月13日,科普图书《读诗赏虫》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六届农科开放日”正式发行上市。该书由中国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标本馆昆虫专家李国宏和河南科技学院崔建新先生共同编著。
近日,“一种大粒横沟象信息素引诱剂及其应用”获发明专利授权。第一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发明人:刘福,贾玉珍,张真,孔祥波,张苏芳,方加兴。
为什么多种多样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群落中稳定共存?这是生态学研究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尤其是当这些物种对资源有类似需求的时候。熊蜂属昆虫是北半球最重要的传粉资源,几乎专一性依赖花报酬作为食物完成生活史,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应用价值。我国是熊蜂属昆虫全球多样性中心,在西南山地地区,十余种熊蜂以极高的丰度在同一个群落中稳定共存非常常见。它们在共同利用花资源时如何避免过度竞争而实现稳定共存是一个悬而未决...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林保护学科青年教师张守科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he ISME Journal》(中科院1区,TOP,IF5 = 12.3)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facilitate adaptation of invasive moths to new host plants”的研究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