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Nature”相关记录164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金杰教授在粳稻冷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解析中取得新进展(图)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李金杰 粳稻 冷适应性 遗传
2025/5/20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金杰、李自超团队揭示水稻CTB5自然变异促进高原粳稻冷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图)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李金杰 李自超 水稻 CTB5 自然变异 粳稻 冷适应性
2025/5/20

Nature Plants|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与合作者在植物大片段DNA操纵和染色体编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Nature Plants 植物大片段 DNA操纵 染色体编辑
2025/5/20

Nature|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合作在Nature发表中国代表性小麦泛基因组,揭示结构变异驱动适应性进化和育种改良(图)
Nature 小麦 泛基因组 结构变异 适应性进化 育种改良
2025/5/20


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涉及多利益主体、多层次政策目标、多技术手段的系统性工程。在过去几十年,各利益主体(政府、农户、修复公司、第三方评估方)在科学、社会和政治上存在广泛的分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涉及面积最广、资金量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耕地重金属综合治理工程,然而政策引导和工程措施下的环境效益、经济社会影响、生态健康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构建一个考虑各利益相关方...


Nature Climate Change|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王璞、黄收兵老师课题组在玉米耐高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Nature Climate Change 王璞 黄收兵 玉米 耐高温
2025/5/20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自然生境的快速丧失是广受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被视为缓解人类活动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基石。然而,尽管《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承诺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目前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有效性却缺乏系统深入的评估。


2024年8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刘庆昌/张欢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Source-sink synergy is the key unlocking sweet potato starch yield potential "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甘薯淀粉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了解并预测未来水稻产量的变化对于保障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预测未来全球水稻产量,我们亟需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