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Nano Energy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近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教授团队在能源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Energy(IF=16.602)上发表题为“Cation-size mismatch and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for efficient NiOx-based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1.9%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暨南大学为通信...
近日,麦耀华教授团队在能源领域学术期刊Nano Energy(IF=16.602)上发表题为“A critical review of materials innovation and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的综述论文。王有生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为第一通信...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空气-水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在能源材料领域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目为“Exergy-efficient boundary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ers with na...
近日,我院程明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中国纳米中心丁黎明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在国际能源类顶级期刊 《Nano Energy》 (IF=15.548,一区)上在线发表论文“Constructing binary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with cascade energy level alignment for efficient CsPbI2Br solar cells”(Nan...
近日,物理与能源学院洪振生教授在储能材料领域又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Cation-deficient TiO2(B) nanowires with protons charge compensation for regulating reversible magnesium storage》为题发表于能源类顶级学术期刊《Nano Energy》(工程技术大类一区,IF=15.548)。该研究...
我院陈鲁倬教授团队在智能材料领域又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Electric-fish-inspired actuator with integrated energy-storage function》为题发表于能源类顶级学术期刊《Nano Energy》(工程技术大类一区,IF=15.548)。该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一种集成能量存储功能的新型驱动材料,从而不但可以用作人工肌肉,还可作为软体机器...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夏杰祥副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政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Stephen J. Pennycook教授合作,在能源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Nano Energy (IF=13.120,一区)上发表研究论文 “Atomically-thin Bi2MoO6 nanosheets with vacancy pairs for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接文静博士在Nano Energy 57 (2019) 566–573发表了题为“Three-terminal memtransistor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layered gallium selenide nanosheets for potential low-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的...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廖强教授和付乾研究员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李严波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小林肇教授等等合作,在Elsevier出版社的Nano Energy上发表论文,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其还原CO2产CH4效率高达96%,为目前国内外报道中最高的法拉第效率。
近日,能源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Nano Energy》在线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材化学院侯书恩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Non-equilibrium Microstructure of Li1.4Al0.4Ti1.6(PO4)3 Superionic Conductor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for 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论文第一作者为材化...
近日,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晓升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为“All-in-One Self-Powered Flexible Microsystems Based 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基于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单片全集成自驱动柔性微系统展望)的综述文章。该论文由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合作完...
锂离子电子自1991年投入市场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在3C领域(通讯领域、计算机领域、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广泛。然而,其有限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易燃易爆的有机电解液是引起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不少安全事故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起火造成的,如波音787飞机安全事故,动力汽车起火事件。因此,替换现有的商业化电解液,采用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是解决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