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Nano Letters”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二维材料的范德华集成为异质结的构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堆叠的二维材料之间的层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许多物理特性,如可调谐的极化激元、增强的电输运特性、拓扑超导等。与二维范德华异质结相比,一维范德华异质结构(1D vdWHs)表现出进一步的径向约束,由此产生的量子约束效应促进了独特的物理性质。利用纳米管作为模板进行填充是合成1D vdWHs的有效方法。迄今为止,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管一维空腔内填充材料...
近期,我校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兰胜教授课题组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李俊韬教授和刘进教授、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佘俊聪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毅教授合作,在单晶硅纳米白光光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Crystalline Silicon White Light Sources Driven by Optical Resonanc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上...
为了追求极限性能,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例如,在量子计算机、高性能传感器、深空观测以及一些经典信息处理系统中,通常使用工作温度为2K甚至是mk温区的低温器件,从而在噪声、速度和灵敏度等方面实现接近量子极限的性能。对于这一类低温系统,信号读取与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超导数字电路SFQ(单磁通量子技术)来实现高性能计算和处理;第二种是将信号传送至几十K的温区,再采用低温C...
具有优良半导体特性的柔性晶硅基底(Soft 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是实现各类可弯折、可拉伸电子和光电子器件(Stretchable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s)的关键共性基础材料。为了满足大面积显示、电子皮肤、传感检测和物联网等新应用需求,柔性晶硅需要具有比传统晶硅衬底高出3~4个数量级的可拉伸机械特性,以及可调控的透光性,而且制备成本...
近日,北理工光电学院王涌天教授团队的黄玲玲教授等人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Thomas Zentgraf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超颖表面的非互易性非对称传输波前调制方法。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领域著名期刊《Nano Letters》上,题目为Nonreciprocal asymmetric polarization encryption by layered plasmonic metasu...
中南大学孙健教授在Nano Letters发表新奇自旋态输运的研究成果(图)
中南大学 孙健 教授 Nano Letters 新奇 自旋态输运
2018/11/19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纳米快报》 (Nano Letters 自然指数期刊,影响因子 12.08)发表了我校物理与电子学院“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孙健教授实验观测到的硅锗纳米线中空穴螺旋自旋态(Helical Spin State)输运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Helical Hole State in Multiple Conduction Modes in Ge/Si Core...
《Nano Letters》报道南京大学电子学院余林蔚教授课题组动态跳跃液滴诱导生长异质锗硅超晶格岛链纳米线结构最新进展(图)
南京大学电子学院 余林蔚 教授 动态跳跃液滴 生长异质 锗硅超 晶格岛链 纳米线结构
2018/11/13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余林蔚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并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将锗硅纳米线组分调控的切换任务,交付给在平面上滚动前进的纳米金属液滴来完成。例如,利用低熔点金属铟作为催化颗粒,以非晶a-Si/a-Ge叠层作为前驱体,铟颗粒在平面运动中在前端吸收非晶层并在后端淀积出晶态的纳米线结构。当液滴运动速度足够高的时候,由于本身“滚动”导致的内部输运涡旋作用,可自发地调制对底层a-Si/a-Ge叠...
近日,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海外英才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Diatomic Metasurface for Vectorial Holography”在Nano Letters 杂志(IF=12.712)发表。我校光子技术研究院邓子岚副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邓俊鸿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教授和我校光子技术研究院李向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南开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合作者也为这项研究做出了...
《Nano Letters》报道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余林蔚教授课题组在柔性晶硅宏量制备、及可拉伸电子器件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图)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林蔚教授课题组 柔性晶硅 宏量制备 可拉伸电子器件
2018/1/3
晶体硅是建立现代微电子技术和发展信息社会的基础材料。然而,其坚硬和脆性的本质使其无法直接适应于日益兴起的柔性可穿戴/显示,仿生电子和可拉伸人造皮肤等新型器件应用。即便是准一维的晶硅纳米线,也仅仅获得了增强的可弯曲特性,依然难以实现足够的可拉伸特性(如>30%以上)。如何将现有最为成熟的晶硅技术拓展到超柔性和可拉伸电子应用中,以继承晶硅的高迁移率、高稳定性和完备掺杂钝化工艺,正在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研究...
近日,Nano Letters以“Unique Trapped Dimer State of the Photogenerated Hole in the Hybrid Orthorhombic CH3NH3PbI3 Perovskite: Identification, Origin, and Implications”为题,在线报道了我校化学学院计算化学中心/工业催化研究所在CH3NH3PbI...
华南师范大学李述体研究团队在《Nano Energy》、《Nano Letters》发表氮化物纳米压电效应重要研究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 李述体研究团队 Nano Energy Nano Letters 氮化物 纳米压电效应
2017/10/16
近日,我校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李述体研究员团队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指导的博士生宋伟东、王幸福先后在国际纳米顶级权威期刊《Nano Energy》(DOI:10.1016/j.nanoen.2017.01.032,IF= 12.343)、《Nano Letters》(DOI:10.1021/acs.nanolett.7b01004,IF=12.712)上发表了氮化物纳米...
利用光催化剂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能源(如氢能)被认为是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元素掺杂是改良光催化剂性能的有效方法,但也容易导致载流子复合几率增加,降低光催化剂性能,成为该技术的缺陷。为攻克这一缺陷,近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陆春华教授团队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王连洲教授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通过表面梯度扩散掺杂方法制备的非均匀磷掺杂的硫化镉纳米棒光催化剂。结合DFT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