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光学工程 XRD”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046 秒)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XRD在铁氧体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图)
XRD 铁氧体 学术研讨会 X射线衍射分析
2022/6/15
天然矿物合成“中国紫”过程中的变温XRD分析
中国紫 毒重石 变温XRD 热重-差热分析
2012/4/10
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结合中国紫的分子式及多数考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配料(如或多或少都含有铅),对配制并加工好的试样进行热重-差热及变温XRD分析,以探讨古代烧制中国紫颜料时的原料选用及烧制条件等问题,为揭示诸如中国紫产生在中国的原因等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利用毒重石(BaCO3)配料,能够较容易地烧制出中国紫,这意味着中国紫的出现可能与这种独特的含钡矿物资源有关。
XRD和FTIR对沸石合成机制的光谱学解析
沸石 合成机制 XRD FTIR
2012/4/11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优化的水热晶化一步法合成沸石。比较晶化反应过程沸石产物CEC值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推断固液体系中物质转换及元素迁移方式和途径。借助XRD,SEM,FTIR等表征反应过程沸石的晶型变化及成核特性,提出可能存在的沸石生成机制。合成产物主要为NaP1型沸石,反应24 h后CEC值最大为135 mmol/100 g。12 h后,产物中初步发现NaP1沸石相特征峰和亚晶结构,48 h后出现...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fraction spectra, XRD)等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ro...
珊瑚化石的红外光谱及XRD研究
珊瑚化石 红外吸收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交代成因
2012/8/17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不同颜色及质地且表面具放射状纹理的珊瑚化石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珊瑚化石主要由SiO2组成,内部仍保留了钙质型珊瑚横断面所特有的放射状显微结构,成因属SiO2交代作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珊瑚化石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均显示典型的石英质玉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XRD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珊瑚化石主要组成物相一致,为SiO2,其他矿物极微量,...
以福建龙岩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用沉降的方法得到平均粒径为1.75 μm的沉降高岭土。用DMSO插层高岭土,后用苯乙烯单体取代前驱体中的DMSO分子,产物经四氯化碳洗涤后,在马弗炉中270 ℃本体聚合2 h得到高岭土/聚苯乙烯复合物。红外在1 453,1 499和1 606 cm-1的吸收振动峰证明了聚苯乙烯的存在。XRD结果显示高岭土层间距0.712 nm,苯乙烯聚合后片状结构已经被剥离。热重显示聚...
XRD法计算4H-SiC外延单晶中的位错密度
4H-SiC 同质外延生长 X射线衍射 位错密度
2011/4/26
对用X射线衍射法计算4H-SiC外延中的位错密度方法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大于106 cm-2会给材料位错密度的测试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位错密度对X射线衍射结果的影响,得出位错密度和峰宽FWHM展宽的关系。然后对4H-SiC样品进行了X射线三轴晶ω-2θ测试,采用不同晶面衍射峰,计算出样品的位错密度。分析了外延中位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滤片-XRD探测系统响应时间测量
软X射线 能谱 X射线二极管
2009/2/16
研究了软X射线能谱仪探测道系统(系统包括X射线二极管(XRD)、SUJ-50-10电缆和不同频带示波器)的响应时间。实验利用上海激光联合实验室的20TW激光器激光(激光能量约20J,脉冲宽度约1ps)打金箔靶产生的X光,用XRD探测系统测量,记录示波器有TK684C,TK694C和WM8500等。将实验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和比对分析。滤片XRD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随偏压升高而加快,随传输电缆长度的增加...
X射线荧光(XRF)用来确定各种形态样品中的元素。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她的速度、高稳定性和高精度、宽的动态范围(ppm—100%)和简单的样品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