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冶金工程技术 Fe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生物可降解Fe-Mn-C三元铁合金材料,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Mn:1-45%,C:0.5-2.5%,余量为铁;本发明利用金属铁在人体环境中可发生腐蚀而生物降解的特性,通过在纯铁中加入Mn和C元素,提高纯铁在生物体环境下的腐蚀速度,使得材料植入体内后,能够缩短降解时间,减小对生物体的刺激作用,提高医疗器件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
纤维水镁石中同时存在有不同价态的FeFe(II)与Fe(III),这对开展水镁石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价态Fe含量测定过程中存在Fe(II)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III)而导致测定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实验采用厌氧培养箱作为操作环境,对纤维水镁石的处理均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利用邻菲罗啉与经盐酸羟胺还原产生的总Fe(II)显色反应原理测定纤维水镁石中的总Fe,之后测定过程中不加盐酸羟胺与邻...
马来西亚矿赤泥中含有一定量的伴生元素 Fe、Ti,通过 XRD、SEM 等手段,结合物化特性,进行了提取工艺技术的初步研究。首先还原焙烧 - 磁选出 Fe2O3>70%的炼铁原料,提取 Fe 元素;然后重力选矿除去硅渣,使 TiO2 富集到 20%上。采用硫酸处理钛渣,经过酸解,制备钛液、制备水合二氧化钛、漂白、盐处理、煅烧、得到颜料级钛白粉;同时对尾渣烧制水泥熟料进行可行性试验。
马来西亚矿赤泥中含有一定量的伴生元素 Fe、Ti,通过 XRD、SEM 等手段,结合物化特性,进行了提取工艺技术的初步研究。首先还原焙烧 - 磁选出 Fe2O3>70%的炼铁原料,提取 Fe 元素;然后重力选矿除去硅渣,使 TiO2 富集到 20%以上。采用硫酸处理钛渣,经过酸解,制备钛液、制备水合二氧化钛、漂白、盐处理、煅烧、得到颜料级钛白粉;同时对尾渣烧制水泥熟料进行可行性试验。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Fe-C-Si-Mn-V钢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试验温度为900~1 050 ℃,变形速率为0.1、1、10 s-1。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及少量马氏体,屈服强度823MPa,抗拉强度1 011 MPa,伸长率8.5%,较为粗大或沿晶界分布的碳化物应是伸长率较低的原因。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了热变形激活能和其他常...
研究了W-Ni-Fe纳米晶粉在注射成形中喂料的流变行为.纳米晶W-Ni-Fe粉采用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制备,并将其与蜡基粘结剂混合形成1种喂料.讨论了MA球磨时间、纳米晶粉末体积和温度对喂料流变性的影响及采用MA制备的W-Ni-Fe纳米粉末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增加,喂料的粘度以及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在较长的球磨时间下,这种粉末喂料的流动性和成形性较好;随着粉末体积的...
实验测定了1435℃温度下C和N在Fe-C-N和Fe-C-V-N熔体中的饱和溶解度. Fe-C-V熔体中C的饱和溶解度计算式为XC=0.2043+0.8365XV或-lnXC-9.683XC=-11.96XV-0.3916. C和N在Fe-C-V-N熔体中的饱和溶解度随V浓度增加而增加. 根据Fe-C熔体的热力学性质、Fe-C-N熔体中C和N之间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C在Fe-C-V熔体中及C和N在...
In this articl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removal of the lead from industrial Cu-Pb-Fe alloy by means of argon barbotage are presented. The examinations was performed on an industrial alloy from the "Glo...
An Fe-Al thin film system was studied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which were formed at the aluminum (Al) film-steel substrate interfaces. Al fil...
通过TAFEL法和交流阻抗法两种电化学测试方法对Fe-Zn-SiO2/Fe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与碳钢的腐蚀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Fe-Zn-SiO2/Fe的耐蚀性要优于碳钢,Fe-Zn-SiO2/Fe在遭受腐蚀后Fe和Zn分别与SiO2结合在一起形成腐蚀产物膜,该膜结构致密,晶粒排布均匀、整齐.SiO2的加入降低了镀层的孔隙率.
MEVVA源离子注入机对无色合成刚玉进行一定剂量的Fe离子、Ti离子注入.改变后期的不同热处理条件,获得了橙黄色和蓝色蓝宝石,通过XPS、紫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部分样品的元素价态、吸收谱进行了测试发现:Fe离子注入呈现橙黄色,是d轨道能级分裂所致;单独注入Ti离子呈现蓝色,认为是色心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电荷转移所致.
采用液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纳米Fe包覆Mo合金粉末,研究还原过程中的晶粒组织及微结构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粉末晶粒平均晶粒尺寸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微观应变在还原温度为600 ℃时最高,Mo晶粒先于Fe晶粒还原并长大至1 μm左右,Fe晶粒粒径最终保持为1.8 nm,并形成20 nm左右的薄层,沉积在Mo颗粒表面。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以KBH4为还原剂,在二价铁、镍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还原出晶须状的Fe-Ni合金.用XRD衍射技术和TEM电镜测试手段,进行了合成Fe-Ni合金的物相分析和晶须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 液相还原反应可以得到6 nm的Fe-Ni合金晶须,当溶液浓度为1.0 mol/L时,晶须平均尺寸最小,长径比最大,晶须的成须率好.
在酸性柠檬酸盐镀液中电沉积制备低Mo高Fe含量的Fe-Ni-Mo合金;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镀层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和钼酸钠浓度对合金组成的影响较大;所得合金晶粒尺寸为6.2~12.7 nm,并随电流密度、温度和电镀液的pH值的改变而变化;合金的晶体生长符合晶核三维生长模型,镀层表面形貌由平行和垂直于基体的生长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镀层物相为固溶体...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 W、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