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NOx相关记录176条 . 查询时间(0.181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NOX的仪器和方法,以离子迁移谱技术为基本检测技术,采用负离子模式,建立了检测NOX的方法。将含有NONO2的气体样品,送入到离子迁移谱检测仪进行分析获得检测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测量NONO2的气体样品的检测限可以达到4ppb。本测量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可靠性好,易实现在线监测分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贺泓研究组在开发新型NH3-SCR催化剂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他们成功开发出了包括Ce/TiO2和铁钛复合氧化物(FeTiOx)在内的两种新型无钒NH3-SCR催化剂体系,在中低温范围内(150-400℃)具有优异的NOx去除效率、N2生成选择性以及抗H2O/SO2中毒性能。 主要指标: 20%的Ce/TiO2催化剂和FeTiOx催化剂分别在250-400...
垃圾焚烧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和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如氯苯(CB)等)等多种污染物。NOx和CVOCs协同催化脱除是净化垃圾焚烧烟气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催化体系存在低温活性差、易中毒失活等问题。NH3-SCR脱硝与催化氧化法处理CB均需要具有丰富酸性位点和高氧化还原性能的催化剂,开发低温高效的CB/NOx协同脱除催化剂,进而在同一催化剂表面实现NOx与CB协同催化脱除,满足日...
Cu/SSZ-13是满足我国柴油车NOx达标排放最具应用前景的催化材料,但在真实柴油车尾气条件下依然面临三类主要的失活问题:高温水热稳定性差、易SO2和碱(土)金属中毒,这些问题已成为推动Cu/SSZ-13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结合理论计算的手段,揭示SCR气氛下Cu/SSZ-13三种失活效应的共性特征和相互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包覆疏水性介孔硅基复合氧化物、...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在线发表了题为“Trends in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pollution in China and its responses to emission controls of precursors in wintertime”的研究论...
NOx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改造为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以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作为研究对象,在不改变燃机机匣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燃烧方式来实现低NOx排放。首先采用燃料加湿稀释扩散燃烧方式对该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低NOx改造,该技术在一定加湿比例的情况下,可降低NOx和CO排放。设计了燃料加湿喷嘴,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燃料加湿比例条件下,该燃烧室采用此燃烧技术能够大幅降低NOx的排放浓度,同时CO排放浓...
预热燃烧技术是一种将碳基固体燃料流态化自预热处理后送入燃烧室内悬浮燃烧的变革性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提出。该技术可大幅提高燃料适应性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可广泛应用于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领域。流态化预热装置是预热燃烧技术的核心,富氧气氛有利于改善预热强度、强化燃料改性并减少预热单元容积,可为后续燃烧深度调控及超低NOx排放提供关键技术。
预热燃烧技术是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提出的一种将碳基固体燃料流态化自预热处理后送入燃烧室内悬浮燃烧的变革性清洁高效燃烧技术,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燃料适应性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可广泛应用于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领域。流态化预热装置是预热燃烧技术的核心,富氧气氛有利于改善预热强度、强化燃料改性并减少预热单元容积,为后续燃烧深度调控及超低NOx排放提供关键技术。
2020年12月4日,研究所研发的“MW级超低NOx煤粉预热燃烧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该技术的MW级试验测试报告表明,输入热功率为1.88MW时,燃烧效率为99.39%,NOx原始排放浓度为49.09mg/m3(基准O2含量:6%)。来自国内煤燃烧技术主要研发机构和三大动力集团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在不借助烟气脱硝手段条件下,率先在国内外实现煤粉的高...
为解决尿素SCR技术在低排气温度时NOx转化效率低、整车实际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尿素结晶的问题,在发动机台架和实际道路开展了实验,研究固态SCR对NOx污染物的排放影响。结果表明:携带相同质量还原剂时,固态SCR系统的体积仅为尿素SCR系统的1/3;当排气温度为160 ℃时,固态SCR系统对NOx转化效率可达到40%;相同氨氮比下,WHSC循环对NOx转化效率提升了3.3%,WHTC循环对NOx转化效...
氮氧化物(NOx)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NOx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雾霾二次颗粒物(PM2.5)的重要污染物和前驱体,其主要源于工业锅炉的高温燃烧。我国工业锅炉中有70%属于中小型锅炉,然而,应用于大型锅炉的成熟脱硝(De-NOx)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SCR)干法脱硝技术,因其对中小型锅炉不具有成本效益而难以适用。因此,探索新型高效的烟气脱硝方法对于严格执行中小型锅炉达标排放、保障...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我国典型城市重霾污染期间高浓度PM2.5的重要贡献源,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则是形成SOA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因此,开发高效的环境NOx控制技术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能利用太阳能转化产生活性氧物种对NOx进行深度氧化去除,从而阻断其在大气中向SOA转化,是目前理想的环境NOx控制策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宇研究员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
2020年6月3日,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预热燃烧技术的兖矿鲍店矿电厂煤粉预热燃烧锅炉经第三方测试表明,以烟煤为燃料,不采用烟气净化措施,锅炉氮氧化物(NOx)原始排放浓度在82.3~94.5毫克/立方米(按氧浓度6%折算)之间。这表明该锅炉成为世界首台NOx原始排放浓度低于100毫克/立方米的煤粉锅炉。该锅炉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高效清洁燃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示范工程。
为研究NaClO3电解液用于工业废气脱硝的可行性,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喷淋反应器,对NaClO3电解液的脱硝性能进行了探究,考察了有效氯浓度、pH、温度及NO体积分数对脱硝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在不同运行条件下,NaClO3电解液的脱硝性能及NaClO3和有效氯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提高电解液中有效氯浓度、降低pH及NO体积分数均可有效提高NOx去除率,但温度超过45 ℃时不利于去除NOx;电解液在...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 燃料中碳元素能促进NOx还原反应,同时提供更多热量,促进铁酸钙生成,缩短烧结时间。相对常规烧结,加湿燃烧烧结可以增强料层还原性气氛,增强NO异相还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