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文地质学 水相关记录259条 . 查询时间(0.785 秒)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汪亚平教授、高抒教授团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驱动下的三角洲冲淤状态转换过程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波浪在水下三角洲侵蚀过程的关键作用,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下三角洲普遍存在的隐性退化风险。
目前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干旱指数逐年上升,全球干旱面积仍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水资源匮乏是限制这些区域发展的瓶颈,揭示区域水分循环和耗散的机制是研究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由植物引起的地下水蒸散发(ETg)是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ET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计ETg对于进一步研究河岸林生态系统水平衡、揭示荒漠河岸林水分运动机制、合理利用地下水...
干旱区降水稀少、地表水匮乏,但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条件下,地下水与包气带土壤水分联系紧密,并不同程度参与植被蒸散发过程,植被部分甚至完全依赖地下水生存。地下水蒸散发(Groundwater evapotranspiration,ETg,含通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消耗的地下水量)是地下水浅埋环境中垂向水文循环的重要组分,是干旱区地下水最主要的自然排泄方式(>70%)。准确估算ET...
作为雄安新区境内的主要水体,白洋淀生态功能的维护是将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环,而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南水北调、引黄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生态水文过程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白洋淀的水文条件是否能够支撑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尚不明确。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团队估算了不同换水率下白洋淀的生态需水量及需要从流域外调水的水量,对雄安新区...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湖泊分布区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降水增加和冰冻圈加速消融影响,青藏高原内陆区湖泊出现显著扩张,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周边基础设施。影响湖泊水量平衡的因素较多,如大气降水、湖面蒸发、冰冻圈消融、地下水补给或渗漏等。由于缺少系统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目前对高原湖泊水量平衡的研究大多侧重地表水,难以直接监测和量化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近日,中科院青...
2022年9月27日,应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庆祝国际地下水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Groundwater专辑邀请,由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焰牵头撰写的论文《21世纪地下水人工回补的水质挑战:含水层人工调控技术体系的风险管控法规》(The 21st century water quality challenges for...
第三极是地球上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总面积约10万km2),随着气候快速变暖,冰川的加速消融引发了人们对下游农业、生态和社会供水的担忧。然而,冰川融水的重要性在第三极各个流域并不一致。第三极超过50%以上的冰川集中分布在西天山-帕米尔-喀剌昆仑-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山。相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受季风影响的流域(如黄河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等),冰雪融水对受西风主导且下游干旱的西部...
日前,海委副主任韩瑞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海河流域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
海洋生物-物理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海洋研究的热点话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不仅是被动的受动力过程影响,还可以改变辐射加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海温、环流、海水密度和混合层深度等。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附近的混合层深度在三月份达到最深,形成垂向均一的水体,称为模态水。混合层于四月份迅速变浅,这些垂向均一的水体随东南向的Sverdrup流潜沉到温跃层。模态水能记忆冬季海水特征,可能会在次年冬天重新进入混合层。...
土壤水分是控制地-气界面水文循环和能量守恒的重要变量。微波遥感和陆面模式是获取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壤水分产品的主要手段。根据成像波段划分,微波遥感产品以X波段(8–12GHz)、C波段(4–8GHz)和L波段(1–2GHz)为主,分别代表地表以下约1cm、2cm和5cm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信息。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的基本原理是液态水和固态土壤颗粒的介电常数差异,依次校正地表温度、植被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
孙亚军,男,1963年9月出生,安徽涡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井水协会(International Mine Water Association, 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治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
河流输沙是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表征,也是全球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路径。青藏高原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近几十年快速升温的背景下,高原多个江河源区的输沙量持续增加,与全球主要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以减少或稳定为主)差异显著,对区域及下游的生态环境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平稳运行产生威胁。
在黏土或膨胀土中,毛细作用和吸附作用是土颗粒与水相互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毛细作用由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控制,主要取决于孔隙的几何尺寸进而依赖于边界条件。吸附作用主要由短程范德华力和长程库仑力控制,依赖于矿物的表面特性如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如何科学的定义及定量确定吸附水的含量是岩土工程及水文地质多个领域中的难点问题。
长安大学地下水与科学与工程系是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下属的教学、科研系所,正式成立于2015年(时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可追溯至1979年创建的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主导负责本科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工作。该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984年获批“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博士点,1998年转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高晓清研究员团队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Modeling the Unfrozen Water Content of Frozen Soil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Effects of Clay Surfaces的研究论文,阐明了黏土表面效应、吸附作用以及双电层作用在未冻水形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