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史前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面临重大气候挑战的时代,研究过去快速气候事件与人类社会响应的关系,可以为应对未来人类生存场景和增强适应能力提供参考视角。4.2ka事件(4.3-3.9 ka BP)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寒冷事件,既是全新世-梅加拉亚期(Meghalayan)开始的标志事件,也与欧亚大陆从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诸多古代文明崩溃的时间一致,是研究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键时期。
大熊猫是现在中国特有的物种,其外形和性格憨态可掬,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也成为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另一方面,大熊猫是少数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而竹子一般而言是一种非常难以消化的实物,大熊猫因此有着很多独特的适应,也吸引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大熊猫目前只有一属一种,但是实际上在晚中新世时期,大熊猫曾经有多个物种存在,其分布范围也远远比现代更广,甚至可以到达欧洲地区。
科技日报北京2022年1月13日电 (记者张盖伦)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根据2021年9月16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者在西班牙西南部韦尔瓦Matalascanas踩踏表面发现的化石足印痕迹表明,这一区域曾在晚更新世时期(12900至11700年前)被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用于照料新生后代。
2021年9月9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史前灵长类动物物种Microsyops latidens的口腔化石为哺乳动物龋齿提供了已知最早证据,这些化石可追溯至早始新世(约5400万年前)。
2021年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与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志君、山西省第二地质勘察院阳泉分院张军文合作研究的山西阳泉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太原组钱石灰岩层中的瓣齿鲨化石,这是该属牙齿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华北地区二叠...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组古DNA室与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对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和2个犀牛骨骼标本开展古DNA研究发现,热带印度野牛和苏门答腊犀牛史前栖息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促使该地区成为东亚最后的狩猎场之一。
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0日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报告了德国发现的一个史前爬行动物新种。该发现填补了早期演化史上的空白,而其解剖学特征将增进我们对鳞龙型类早期演化的理解。鳞龙形下纲是最大、多样性最丰富的四足动物谱系之一,有超过1.05万个物种。作为现代蜥蜴、蛇和爬行动物楔齿蜥属的祖先,鳞龙形下纲的样本只在一些三叠纪遗址发现过,而对它们早期演化的大部分认知尚处于空白。
《科学报告》日前发表一篇论文介绍了德国发现的一个史前爬行动物新种。这一物种名为Vellbergia bartholomaei,其解剖学特征将增进人们对鳞龙形下纲早期演化的理解。
《科学》杂志官网近期刊登了该杂志在线新闻编辑大卫·格里姆(David Grimm)的一篇题为《史前日本墓穴表明狗仍然是远古人类最好的狩猎伙伴》(Prehistoric Japanese graves provide best evidence yet that dogs were our ancient hunting companions)的文章。该文章表示,家犬可能是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伙伴,不...
稻作起源与传播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说来,南方地区浮选获得的水稻大植物遗存较少,难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相对而言,植硅体具有耐腐蚀和易保存特征,常常大量保存在考古遗址和沉积物中,因此,水稻植硅体分析成为获取和鉴定稻作遗存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稻作农业南传是稻作农业传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与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人群在内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密切相关。海南岛地域独特,应该是稻作农业南传及不同...
美国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美洲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灭绝或是人类过度狩猎所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近日在其官网刊登了美国怀俄明大学人类学系学者托德·A.苏洛威尔Todd A. Surovell)、斯宾塞·R.佩尔顿(Spencer R. Pelton)等人的研究成果,该成果证实了地球物理学家保罗·马丁(Paul Martin)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假说,即更新世末期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与到...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1月25日报道,近日,一名研究人员在英国北海海域潜水,发现一片有着约1万年历史的史前森林,其面积可能达到数千英亩。据悉,45岁的唐·沃森在距离诺福克郡克莱海岸仅300米处进行潜水时,发现了这片“迷失森林”。她在海下发现完整的栎树,其枝干长度达8米,科学家认为这些树木自冰河时期起就藏在诺福克海岸一带了。这片史前森林有可能是由于去年冬天的暴风雪天气而得以被发现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贵州省发现一种距今约2亿4千万年的史前飞鱼类化石:精美乌沙鱼(Wushaichthys exquisitus)。该发现代表了飞鱼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为研究史前飞鱼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这项发现也增进了人们对中三叠世时期古特提斯洋生态复杂性的认识,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古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些科学家近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发现一组史前海洋爬行类动物化石。它可能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爬行类动物化石。这组化石属于一种长尾海龙类爬行动物。它们出现在恐龙之前,在浅水区生活,于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灭绝。 路透社2011年7月28日报道,2011年6月,一些地理学家在阿拉斯加州南部通加斯国家森林实地考察时恰遇退潮,无意中发现这组化石。阿拉斯加大学北方博物馆本周发布这一消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