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7位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242 秒)
岩浆铜镍(钴)矿床是镍钴等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岩浆铜镍成矿首先为硫化物从岩浆中萃取金属元素(Ni、Cu、Co、PGE),然后是分散的硫化物聚集在岩体的特定部位。硫化物通常聚集于岩体中下部,即浅部岩浆房的底部。在岩浆房中,伴随着岩浆冷却、岩浆分异与结晶和硫化物聚集,岩浆房一直处于堆晶矿物+残余岩浆+硫化物熔体的多相态状态。堆晶矿物与熔体之间的化学平衡随着温度下降与新矿物结晶而不断改变。通常认为堆晶矿...
交流学术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创新考核方式、“把脉”学术研究……6月6日至7日,学校首次举办“追求卓越”学术交流大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一场学术与思想的跨学科饕餮盛宴。场下,由来自不同学科的资深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团专注聆听,进行学术指导,并认真对每位报告人做出综合评定。
当地时间2020年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选举产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国际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等6位华人学者当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当选国际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成立于1964年,至今院士总数达到2309人,国际院士达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年度会议上,新当选院士将正式获颁证书。
2018年12月14日,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可恢复功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光华学术论坛(The Eighth Kwang-Hua Forum)在我校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组委会主席吕西林教授对论坛十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与回顾。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教授、美国工程...
根据水位阶变幅度与含水层应力变化关系,通过潮汐应力计算了黄骅井水位正常变化幅度,确定黄骅井水位阶变标准;根据此标准统计黄骅井水位阶变日频次、月频次、阶变幅度,总结其特征,并结合郯庐带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黄骅井水位阶变与郯庐带地震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水位阶变频次较高、阶变幅度较大时段,郯庐带地震活动较活跃,但单次阶变与单个地震的对应率较低。研究结果为东部地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利用于田震中300 km范围内的1个GPS连续站和12个GPS流动站数据,解算得到了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并反演了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探讨此次地震对周边断裂的影响.地表同震位移结果显示,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范围在平行发震断裂带的北东-南西向约210 km,垂直发震断裂带的北西-南东方向约为120 km,同震位移量大于10 mm的测站位于震中距约120 km以内;同震位移特征...
介绍了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中实现"分裂节点法"地震位错模拟,并使用此方法验算走滑断层震例引起的同震位移场。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简单、有效,也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具有二次开发接口的有限元软件中。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近日,世界著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共收录了分布在38个学科领域的1776名中国学者,他们被认为是当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我校有7位教授入选该榜单,涉及地球和行星科学、农业和生物科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和人文等6个学科领域。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处理解释中的重要环节,传统边界识别方法通常不能均衡深、浅部地质体边界.基于尺度空间技术和归一化的Facet模型检测算子,本文开发了一种带通空间滤波和边缘检测相结合的边界识别方法,有效地提高位场数据边界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尺度空间函数和检测算子对算法的影响,并且对比了传统边界识别方法的效果.理论模拟和实际数据分析表明,利用位场垂向二阶导数...
1936年灵山6¾级地震是迄今为止有记载以来在华南陆地发生的最大地震,其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尚没有系统的研究。通过野外系统地质地貌调查及位错测量,发现1936年灵山6¾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主要由东西2支组成,平面上呈斜列式展布于灵山断裂北段,全长约12.5km,走向N55°~60°E。西支在高塘-夏塘-六蒙一带断续出露,长9.4km,水平位错0.54~2.9m,垂直位错0.23~...
位场全张量梯度数据以其信息量大、含有更高频的信号成分,能更好地描述小的异常特征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边界检测是位场解释中不可缺少的任务,需要新的边界探测器来处理位场梯度张量数据.为了充分利用位场梯度张量数据的多信息成分,本文定义了方向总水平导数和加强方向总水平导数,并利用其定义新的边界检测器.为了能同时显示不同振幅大小异常的边界,本文对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归一化方...
计算地震位错造成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对于估计大地震引起的后续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在弹性位错问题的有限元模拟中,用等效体力代替位错源,从而在构建几何模型时不用包含断层,却可以处理包含任意复杂断层的问题,极大降低建模的难度.使用此方法,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在球形地球模型下2011年日本Tohoku-Oki特大地震对华北地区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使华北主要断层趋于稳定.
KN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下第三系断裂系统复杂,构造破碎,储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常规的地震资料和传统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准确解释该区的断裂系统,也很难准确刻画该区的储层边界和内幕。本文基于KN地区的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数据,利用偏移距矢量片(OVT)域的偏移叠加数据体和OVT域的叠前偏移道集对研究区进行综合解释。多方位的综合解释技术包括:1多方位数据体断裂系统联合优化解释和识别;2多方位数据体联...
以滨东地区沙四上亚段(Es4s)滩坝砂岩为例,首次提出了在地震相模式指导下,采用“二次标定法则”进行砂泥岩薄互层精细标定的方法。针对研究区滩坝砂岩位于油页岩集中段下部、岩性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埋藏较深、延伸范围小的特点,在对地震剖面进行极性判断的基础上,以地震相模式为指导,利用“二次标定法则”与“时变子波”相结合的方法对砂泥岩薄互层进行精细标定,最后通过分析目的层段反射系数序列与振幅的对应关系验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