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水”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3.25 秒)
Nature: 地下水记录的末次冰盛期大陆降温幅度(6 ℃)(图)
LGM 惰性气体 海陆差异降温
2021/8/2
美国霍尔伍兹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和地球化学实验室Alan M. Seltzer等人,将全球六大洲40年以来的地下水惰性气体数据与新测量的热带地区地下水惰性气体数据相结合,生成了LGM时期惰性气体温度(NGTs)全球综合记录;通过对晚全新世年轻地下水(补给年龄≤5 ka)的NGTs和现代年均地表温度(MAST,温度范围在2–33 ℃之间)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图2),评估了NGTs的准确性以及常用于将惰...
星云水同位素分布差异与光化学反应相关
星云水同位素 光化学反应 光源
2021/7/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利用大连光源,发现水分子光化学反应存在较强的同位素效应,这种效应或是星云中水分子同位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
海底电磁探测揭示富水海山俯冲与弧前慢地震之间的关联(图)
海底电磁探测 海山俯冲 弧前慢地震 地震
2021/7/21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海山,因而板块俯冲过程必然伴随大量的海山俯冲。海山俯冲对断层滑移模式的影响,尤其与俯冲带大地震是否相关,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海山显著增强了俯冲界面的几何不规则性、力学强度的不均一性,在黏-滑(stick-slip)断层模型中海山会起到“凹凸体”(asperity)或“障碍体”(barrier)的作用,导致俯冲板片与上覆板片之间强耦合,从而诱发俯冲带大型...
人类活动导致的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剧增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目前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紧急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政府承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编制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清单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动力对碳酸盐沉积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图)
碳酸盐 碳同位素 水动力
2021/7/22
陆地和海洋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被广泛用于重建古生态环境、古大气CO2浓度、古海洋碳循环过程以及一些极端干旱事件,其原理是碳酸盐记录了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δ13C变化,而DIC的δ13C值可以反映气候环境变化。该原理应用的前提是CaCO3与DIC的碳同位素分馏( )保持不变,且与温度、沉积速率、pH和水动力条件等变化无关。
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展开坐底仿生水沙观测实验
青藏科 雅鲁藏布江 仿生水沙 观测实验
2021/5/18
青藏高原是13条亚洲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安全屏障,被称为“亚洲水塔”。2021年5月15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团队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羊村水文站,首次对雅鲁藏布江展开坐底仿生水沙观测实验和无人机遥控震源技术实验,用于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灾害风险等。
研究发现水动力条件对无机成因的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有重要影响(图)
水动力 无机 碳酸盐 碳同位素
2021/7/22
陆地和海洋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被广泛用于重建古生态环境、古大气CO2浓度、古海洋碳循环过程以及一些极端干旱事件。其原理是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δ13C值与周围气候环境有关,而碳酸盐很好地记录了DIC的δ13C变化。这其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是CaCO3与DIC的碳同位素分馏( )保持不变,与温度、沉积速率、pH和水动力条件变化无关。
月表太阳风成因水的热稳定性进展(图)
月球表面 太阳风 氢离子 水
2021/7/22
太阳风成因水是指太阳风中的质子(H+)与含氧物质中的氧相互作用形成的OH/H2O。上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太阳风注入是月球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的假说,直到本世纪美国卡西尼号(Cassini)、印度月船1号(Chandrayaan-1)和美国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发现月表广泛存在OH/H2O的2.8-3μm红外光谱信号,才证实了月表太阳风成因水的存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唐红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卢麾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发布全球长时序日尺度地表土壤水分数据集(2002-2019)(图)
卢麾 副教授 青藏高原 科学数据中心 全球长时序 日尺度 地表土壤水分 数据集
2021/4/14
地表土壤水分作为基本气候变量,是地球环境和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变量之一。稳定且连续一致的长时间序列土壤水分数据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微波遥感具有独特的土壤水分观测能力,能全天时全天候提供较高精度的全球土壤水分数据产品。目前,大多数土壤水分卫星产品存在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不一致、产品时间跨度范围不连续等问题,尚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卢麾副教授(通讯作者)和姚盼盼...
我国科学家发现地幔深部超离子态含水矿物
超离子态 地幔 含水矿物
2021/7/27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联合的多家合作团队,使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发现了地球深部地幔中超离子态的氢氧化铁矿物。
地球水的来源一直是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研究的热点。氢同位素组成是示踪地球水来源最为重要的依据。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太阳系中天体的氢同位素组成有巨大的差异:太阳、木星和土星具有相似的氢同位素组成(δD约为 -865‰),且与星际气体的氢同位素组成相同,该值被认为是太阳星云的初始值;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咸淡差异加剧 水循环加速
研究 全球海洋 咸淡差异 水循环
2020/9/16
“海水是咸的”虽是众所周知,但全球海洋盐度长期空间如何变化需要科学家持续监测研究。由中国科学家联合瑞士、美国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海洋盐度数据结果显示,海洋咸、淡差异加剧,全球水循环加速。
构建集合模型及全球土壤持水数据预测(图)
构建集合模型 土壤 持水 数据预测
2021/1/14
我院张永根副教授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中山大学等同行在全球土壤水力参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Ensemble Model and Estimates of Soil Water Retention with Global Coverage”发表在地学一区权威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暨南大学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胡晓农教授(图)
暨南大学 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博士生导师 胡晓农 教授 地下水
2020/1/8